知识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函数知识(用时两分钟)回顾初中函数定义及其性质,简单回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定义及简单作图认真听老师回顾初中知识,发现异同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内容探索、求知 。即复习了所学内容又做了即将所学内容的铺垫
思考与讨论:通过给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用时四分钟)给出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讲述初中内容无法给出正确答案,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结合老师所回顾的知识,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小组形式作讨论,从简单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引出本节主要知识,回顾前一节的集合感念,应用到本节知识,前后联系、衔接
新知识的讲解:从概念开始讲解本节知识(用时三分钟)详细讲解函数的知识,包括定义域,值域等,回到开始提问部分作答做笔记,专心听讲讲解函数概念,由知识讲解回到问题身上,解决问题
对提问的回答(用时五分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开始所提的两个问题,然后同个互动给出最后答案通过与老师共同讨论回答开始问题,总结更好的掌握函数概念,通过问题来更好的掌握知识
函数区间(用时五分钟)引入函数定义域的表示方法简洁明了的方法表示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在集合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另一种方法
注意点(用时三分钟)做个简单的的回顾新内容,把难点重点提出来,让同学们记住通过问题回答,概念解答,把重难点给出,提醒学生注意内容和知识点
习题(用时十分钟)给出习题,分析题意在稿纸上简单作答,回答问题通过习题练习明确重难点,把不懂的地方记住,课后学生在做进一步的联系
映射(用时两分钟)从概念方面讲解映射的意义,象与原象在新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知识,映射的学习给以后的知识内容做更好的铺垫
小结(用时五分钟)简单讲述本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做笔记前后知识的连贯,总结,使学生更明白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为了使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丰富函数的感性认识,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体验,本课采用"突出主题,循序渐进,反复应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考察问题的不同侧面,由浅入深 。本课在教学时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逐层深入,这样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逐层深入,从而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引入中的三种对应,与初中时学习函数内容相联系,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三种对应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 。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本课也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探究、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通过揭示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案例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
虽然函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概念的本质,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 。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复习教案5
一次函数的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四、教学重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有关函数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弹簧秤有自然长度,在弹性限度内,随着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增加,弹簧的长度相应的会拉长,那么所挂物体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就存在某种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看: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 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 0.5厘米 。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1千克、 2千克、 3千克、 4千克、 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推荐阅读
- 以温暖为话题的优秀作文700字 温暖高三优秀作文700字
- 数学没考好反思 月考数学科目反思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集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最新
- 生命的光与影优秀作文800字 珍惜生命高三优秀作文800字
- 初二下册数学课件 关于最新初二数学课件
- 赣州高中学考考试科目及范围2022 2021赣州市高三期末考试范围
- 202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2021数学s版一年级上册教案
- 二年级数学读作和写作的区别 数学读作和写作的区别
- 数学中增根是什么意思? 增根在数学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