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80后奶爸:手到病除解决儿子的感冒发热( 三 )


功效:退六腑手法泄实火(类似于吃“寒凉性药物”),退高烧,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 。对于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有很好效果 。
推三关 (退烧时,用来平衡“退六腑”过于耗阳而补阳补气的手法)
位置:前臂挠侧(手心向上时的外侧),小手臂肘关节外侧(阳池穴)至外侧手腕(曲池穴)成一直线 。
手法:用拇指挠(外)侧面或食、中指面自手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使小儿弯曲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
次数:50-10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100-200下/次(0.6-2岁);200-3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 。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50-100下 。1岁以下宝宝,可以只推左手一般即可 。
功效:补脏腑之气,补虚 。适用于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临床一般认为: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对感冒风寒 , 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
特别说明:
“退六腑+推三关”一般多合起来用,并被称为大凉大热”(或者说一阴一阳,一泄一补)之法 。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单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 , 如高热烦渴 , 可单用退六腑 。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 , 伤其正气 。如寒热夹杂,以高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恶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 。若不太会辩证 , 可以考虑1:1比例 。
刺血退热(40度高烧不退,来不及去医院,或者医院治疗后依然高烧不退时再考虑) 如果孩子体温到40度了怎么办(在未能及时去医院的前提下),还有更厉害的,那就是用针(消毒后)在孩子的耳轮上最高点处扎一针放(挤)2滴血,这个办法是退高热的,用后不久孩子体温就会降下来,扎的时候要先揉一下孩子的耳朵揉发红了再扎,这样会减少疼痛感还会有助于放血,还有扎的时候把耳轮折一下捏住了扎 。
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或磨破小儿皮肤 。所以,在给小儿推拿时,一般需要用按摩油或爽身粉做润滑介质,另外也可以用茶油(效果很好)、精油、香油、橄榄油、葱姜水/姜汁和白酒(风寒时用)等做介质,特别没条件时,还可以用淡淡的肥皂水、清水等做介质,在推天河水时还可以用清水做介质 。
小儿推拿常见注意事项和说明1、儿童按摩跟成人不同,成人按摩要求有力,而儿童推拿按摩要求:均匀、柔和、轻快、持久(保证刺激到一定的次数/量);成人按摩要精确地找穴位,而儿童按摩以点状按摩、面状抚摸或线状推揉为主 。对1岁左右的患儿,应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为主 。
2、如果宝宝不是很配合,可以哄睡宝宝,睡后(含夜间)推拿,也是同样的效果;
3、按摩后以微汗出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
4、在给宝宝推拿时 , 室内温度要温暖适宜,空气清新,不可过热或过冷,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影响患儿病情 。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尤其有腹部、背部等部位推拿时),一般最适合按摩的时间是饭后1个小时后(高热或紧急时,可不受此限) 。因为饭后半小时内按摩易发生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而空腹则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 。
6、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
7、小儿推拿施术者/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 , 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 。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 。推拿时双手宜暖(一般要先搓热) 。
8、推拿时 , 尽量让宝宝平躺着放松身体,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 。动作要柔,不然孩子哭闹不配合,非但没有保健效果,反而伤身 。此外,孩子如果有皮损伤,按摩时要避开受伤皮肤 , 以免皮肤因摩擦受热而再受损伤 。
9、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 , 后配穴 。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 , 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