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300字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作文800字10篇( 五 )


在《论语》里对以前犯过错误的少年 , 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 , 于其洁也 , 不保其往也 。”意思就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 , 就要赞许他的洁净 , 对他的过去不就应抓住不放 。我想 , 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就是棵棵树苗的话 , 那孔子就就是肥沃的土壤 , 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 , 两千多年来 , 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向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 , 学习务必有明确的目的 , 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 , 授之以政 , 不达;使于四方 , 不能专对;虽多 , 亦奚以为?”也就就是说 , 熟读《诗经》三百篇 , 交给他政治任务 , 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 , 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 , 虽然书读得很多 , 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 , 学之不讲 , 闻义不能徙 , 不善不能改 , 就是吾忧也 。”也就就是说 , 品德不去修养 , 学问不去讲习 , 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 , 有错误不能改正 , 也就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 , 这才就是我们忧虑的 。
透过学习《论语》 , 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 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 , 真就是得益非浅!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作文800字篇8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 。
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 , 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 , 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 。可以说儒学的核心是《论语》 , 而《论语》的核心便是这七个字 , 我们便要读懂这七个字 。
读懂它们不容易 , 两千多年来多少名人在思考这个词题到今天也说不清楚 , 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
“仁”即爱人 , 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包括陌生人 。这一点与墨家类似 , 但是儒学没有一味的爱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 能恶人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那些好人要爱 , 知错能改的人要爱 , 唯独犯了大错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爱 。爱人有限度 , 有底线 , 所以说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没有底线 。
“德”即道德 , 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 。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 , 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 , 学之不讲 , 闻义不能徒 , 不善不能改 , 是吾忧也 。”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 , 只能靠自己 。
“孝”即孝道 , 孔子在《论语》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 , 但抛弃这些渣滓 , 乘下的都是精华 。“孝悌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
“学”即思学 , 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 。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
“礼”是“克己复礼” , 这可以说是孔子被现代人指责的一个地方 。在我看来 , 它其实是指不能越过的道德底线 , “礼”是道德中的法律 。
“和”为和谐 , 现代社会缺少这个 , 如同人人心怀“和”便不会铤而走险去犯罪 , 不会对贪污抱有一丝幻想 , 不会为了贪欲去侵略他国 。
“知”便是“智” 。正所谓“知者乐水 , 仁者乐山” 。水变幻莫测 , 飘乎不定 。没有实体 , 却实实在在在那里 。有明 , 纯洁 , 可以一眼看穿 , 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 , 这便是智慧 。
这七个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 一眼望不到头 , 我也只在这海边捡些贝壳暗自窃喜 , 却可能永远也见识不到这辽阔的大海 。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作文800字篇9
现代的社会里 , 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 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 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 , 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