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飘零久独木舟免费阅读 我亦飘零久( 二 )


本来吧,去都去了,好好考试给自己正名也就是了 。
可奈何青年小吴的心理素质属实不怎么样 。
“四月复试于瀛台,武士林立,持刀挟两旁,兆骞战栗未能终卷 。”
战栗未能终卷 。
未能终卷 。
个不争气的!
于是“遭除名,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 。
冤不冤?冤也没办法 。

我亦飘零久独木舟免费阅读  我亦飘零久

文章插图

03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 。
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 。
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
吴兆骞《出关》
这是吴兆骞临行前写下的诗,江南书生所能想到的边塞苦寒也无外乎于此 。
很快,宁古塔坚固的冰棱子给他的水乡脆弱情怀捅得一点不剩 。
他在家信里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
别急,吴兆骞不会被冰天雪地掩埋,反而作为当时宁古塔地区少见的文化人,凭着少年时积攒的才华,为自己谋了个塾师的工作 。
他的头一个学生就是被流放宁古塔的之一人陈嘉猷之子陈光召 。
陈嘉猷同情他的遭遇,对其百般善待 。
两年后,吴兆骞按捺不住自己的才华了,他开始重拾老本行——开诗社,黑龙江地区头一份 。
后来朝鲜王朝节度使李云龙路过宁古塔,吴兆骞作《高丽王京赋》,名震异邦,打响名气 。
十年说快也不慢,康熙十三年秋,黑龙江将军巴海聘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其两子额生、尹生 。
吴兆骞自此成为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从被流放的阶下囚一跃成为将军亲信的人 。
老话说患难见真情,实在不错 。
比如吴兆骞和顾贞观 。
写下“我亦飘零久”的顾贞观 。
曾经跟在吴兆骞身后的小迷弟顾贞观 。
吴兆骞离京那年,远在无锡一无所知的顾贞观 。
吴兆骞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心心念念二十余年救自己的人,竟然是他 。
千帆过尽,大浪淘沙,留下的竟是他 。

我亦飘零久独木舟免费阅读  我亦飘零久

文章插图
顾贞观画像
04
顾贞观以两首《金缕曲》换来了纳兰父子的同情,经过长达五年的各方周旋,终醵金两千,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 。
吴兆骞回到了阔别二十三年的京城 。
龙坐上的皇帝换了新的,京中时兴的打扮也与自己走时全然不同,吴兆骞也已从自己印象中的少年模样变成了如今的两鬓斑白 。
揽镜自照,自己的苍老更甚于他 。
讲义气的朋友营救成功,倒霉的举人回到故乡,大团圆结局就在眼前 。
而现实不是的 。
仅仅过了不到四个年头,吴兆骞就死在了曾经他欲归而不得的土地上,死因竟是不习惯江南水土 。
死前对儿子说“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挈归供膳,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 。”
竟是在怀念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 。
谁曾想这个被流放二十余年的人,死前嘴里念念不忘的竟还是白山黑水 。
不可谓不叹息 。
他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告诉我们身处逆境,也要逆风前行 。
而他又用了毕生的时间,告诉我们,环境改变人的力量 。
【我亦飘零久独木舟免费阅读我亦飘零久】正反两映,孰是孰非,看官自行评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