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医保报销,山东大学生医保怎么报销?( 四 )


8月24日,原公浦的追思会现场,郭福妹在大女儿原晓燕的搀扶下,一一查看挽联 。王潇 摄
“这是机密”
2022 年8月24日上午,原公浦的追思会在龙华殡仪馆一楼厅 。现场了的代表、中核集团的、原公浦的老同事以及普通市民 。
郭福妹在大女儿原晓燕的搀扶下,一一去看花圈上的挽联 。
她说,最欣慰的是,老伴是在上海走的 。7月上旬,原公浦因癌痛无法缓解,经人介绍去治疗,本计划8月7日坐火车回沪,结果8月6日突然 。清醒后,他几次表达要回上海 。但的救护车由于疫情原因不得出市 。
8月19日,在中核集团的安排下,由位于苏州的核工业总医院派调救护车到京,再从核工业医院抽调医护人员护送,经过3个司机连续约14个小时的开车,将原公浦送回上海 。
8月24日,原公浦的追思会现场,原公浦曾经的同事、前来吊唁的市民挤满了大厅 。王潇 摄
而与身后突然涌起的 度相对的是,原公浦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人所知 。
上世纪90年代初,原公浦一家即将从甘肃省404厂退休回上海时,上海市总工会翻遍上海工厂的档案,始终找不到“原公浦”的名字 。
回到上海时,原公浦和爱人领的是甘肃省退休工资,都不高 。为补贴家用,他出去打工,做过推销,看过冷库,搬过七八十斤重的货物 。
也因此,当后来有人找到小区询问“原师傅的家”时,邻居们都不太相信,这个看上去个头不高、耳背、眼睛又不好的老头儿居然能和加工核心部件扯上关系 。
而原公浦也习惯了这种不为人知 。基于对任务“保密”的纪律,他甚少向别人提起他的光辉事迹 。
2004年,他在央视接受专访,彼时我国之一颗档案已经解密,问他:“的球有多大?”他不假思索地“这不能讲,这是机密 。”
他拿邓稼先的例子说与采访人员听:“邓稼先设计了我国之一颗,可是他的爱人、父母都不知道 。之一颗以后,有一天,他岳父问别人:‘是谁为中国制造出的?’人家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而且那时,制造的关键步骤使用的都是暗语,‘梳辫子’‘插’‘上轿子’等,都是定的 。你就知道这个保密级别是什么样了吧 。”原公浦对采访人员说 。
同为404厂退休职工、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郭福妹也习惯了不去过问丈夫的工作 。
多年的保密纪律塑造了原公浦低调、克制的性格 。他极少对郭福妹说“肉麻”的话 。只是在今年的某个晚上,他突然对她说了一句,“老爱人,我陪不了你多久了 。”
跟命一样重要
郭福妹依然记得最初认识原公浦时的样子 。
1951年3月,原公浦由哥哥介绍,从山东到上海的工厂做学徒 。
他是初到大城市连电灯都不知道怎么开关的小伙子,她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 。两人因为在同一个车间工作而相识 。
他上进,短短3年就做到4级工(相当于中级职称),达到彼时大学生的收入;他也热情,代表员工跟老板谈判、争取福利:上午十点吃一次点心,给员工配备工作服 。
他每天白天工作,晚上走一两个小时去上夜校,一直读到高中 。她至今记得他在车间里号召工友们学习时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们要考上初中,才能学好技术” 。
5月的那次采访中,原公浦告诉采访人员,他最喜欢的书是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他是为军造、造 。他没有车床,就用轨道来做 。我看得特别激动,我想我也是车工啊 。”当年工厂是分上下两层,工人就睡楼上,“那时候厂里用的还是皮带机床,开的时候有声音,我听了觉得好幸福 。”
1959年,新婚才4个月的原公浦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
按上级的保密要求,出发的消息他是在离家前一周才告诉妻子 。那时他已是,觉得这是对他的信任 。这批全中国的技工在集训时,二机部部长向他们宣布:“毛 派你们去搞 。”
集训后,他们一路西行,到了404厂 。
这个名字里只剩下一个数字代号的神秘工厂,对外称为“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是1958年亲自在嘉峪关以西上百公里的祁连山北麓选定的中国之一座钚生产堆地址 。工厂信地址都没有,只有一个信箱,留的是甘肃的“兰州##号”,实际根本不在兰州 。404厂鼎盛时有5万职工和家属,还有数千人的卫戍部队 。
原公浦的珍贵笔记 。图中显示的是核心部件构造 。王潇 摄
404厂的任务就是在1964年5月之前车制出合格的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