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看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三 )


3、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
为什么要及时复习呢?因为遗忘过程有它的规律 。科学实验证明,在学习材
料刚刚记住的时候,经过1小时再检查,发现只能记住学习材料的44%左右,而56%的内容全被忘记了;经过一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33%的内容,而67%的内容被忘记了,六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内容的25%左右 。
可见,在学会和记住了某些知识后,紧接着的就是先快后慢地遗忘 。因此,必须在还没有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反复记忆,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
综上所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课后复习,反复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对策 。
4、注重兴趣、系统概括记忆
可通过编故事、口诀、谐音等方式把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可感,有利于记忆 。如我们学过的句子成份口诀:主谓宾来定状补,各种成份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状后又补 。碰到定补难分清,与谁密切就属谁 。
在对材料分析的基础上,用列表、提纲的方式,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也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
5、读写忆用,协同回忆
在记忆过程中,手、脑、口、耳等共同参与,效果更好 。我们的要求的边读边写,边记边忆道理就在于此 。如我们要求的“忆”,就是在重复识记的过程中,回忆再现 。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 。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要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自己校对,不断重复,直到背熟为止 。不少同学在学习时,一遍遍地看书,很少合起来回忆一下书中的要点、思路等 。结果书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 。由于书一看就懂,不费脑筋,所以大脑兴奋不起来,常看到有的同学看着书就睡着了 。如果在学习时不断尝试回忆,把想出来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再看书使头脑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的状态,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当然,有的同学担心尝试回忆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回忆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少 。表面上看尝试回忆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实际上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强化了 。尝试回忆次数越多,记忆越牢 。如果急于赶进度,每天不去回忆好内容,看起来天天都学了不少新内容,但实际上忘记的内容也一天天地多了起来 。如果算总帐的话,还是尝试回忆法的收获大,花费时间少,记得多 。
6、文理交替,适时休息
要想提高记忆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不要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超学,而是将文理相互交错安排,减轻大脑的过度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 。善于学习的同学,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很注意文理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 。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历史等等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若穿插上一些文体活动,进行积极的休息,对记忆也是十分有利的 。
四、能力培养
各位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在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科学安排课前、堂上和课后学习的三个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首先是自己独立地阅读新内容,初步理解,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准备过程 。实际了预习是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过程 。它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哪里是重点、难点,便可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做到心中有数 。
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 。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 。
(2)注重堂上听课环节
同学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是同学们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一节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学科的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 。听课中还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 。看看息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要力求当堂理解,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一堂课连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那肯定是失败的一堂课 。
(3)抓好课后复习练习环节
课后应及明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记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课后要整理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加强记忆 。在前两者的基础一做适当的练习题,提高复习效果 。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反复复习 。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个阶段总结一遍 。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 。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第二个问题是要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实在做不了,也不能拖太长时间,还是要及时问同学问老师,以争取更多时间做其它的功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