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么养猴面小龙兰的信息( 三 )


5、蘖腐病:
主要发生在蘖芽上,其次是叶片 。初期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高温多湿时易侵染叶面,产生暗褐色水渍状大斑块 。
夏季连续阴雨天,若肥水管理不当、盆土高湿、肥重时易发病 。应控制土壤含水量 。新芽出土4~5厘米高时,喷施0.01%硼酸液1000倍液或杀枯净,也可用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治 。
6、根腐病:
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发黑,植株生长不良 。主要致病原因是盆底排水孔堵塞,基质渍水通气不良,浇水过量,天气寒冷或浓肥伤害 。
疏通排水孔,新苗生长期不要浇当头水,叶面喷水后及时通风,保持叶基干爽 。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发病时可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5%霉灵水剂600~8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
猴面小龙兰的繁殖 *** 2
1、分株繁殖 ***
猴面小龙兰分株繁殖的好处在于,拥有极强的成活优势,根系生长强盛,无幼苗期,但此种繁殖 ***,并不适合于丰产需求 。
一般可进行季节为春季,将母株旁的两年生以下的幼株连根分离,保持其根系的完整,也可使用利器将其切割,但此种情况,应及时使用多菌灵液体修复,分株后则可直接栽培于盆栽中 。
2、播种繁殖 ***
猴面小龙兰花期过后,则会进入短暂的果期,将果种采收,可直接在春季用于播种繁殖,但此种植株的果种较小,因此适合撒种,无需外层覆土,一般约为半个月后则会出苗 。
此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处于阴凉状态,植物约成长为10厘米,则可定植 。
3、无菌播种 ***
此种繁殖 ***,消耗精力较大,但繁殖效果无疑是更佳的,可直接自行配对营养液,选择将猴面小龙兰的果种置于其中,约为两个月后,则会发芽,并成长为球茎 。
此种繁殖 ***,植株较为较小,但美观性强,多于花瓶中养护,成活率约为85%以上 。
4、组织培养 ***
此种繁殖 ***,则是选择健壮的幼苗,截取其上的一年生嫩芽,以此作为繁殖的外植体选择,后放置于养瓶中 。
其中置入自行配置的基养液体,放置于阴冷环境中,约为一周后,则会生根,将其取出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则可直接置于花盆中培植幼苗 。
猴面小龙兰分株过程
1、分株时间: 更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
2、分株 *** : 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
3、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 1500 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 。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
4、分株后的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 。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 3 ~ 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 。
因此,在分株后的 3 ~ 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 1 ~ 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 。
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 。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更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
5、上盆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 ~ 2 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 ~ 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 ~2 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
6、上盆用的基质
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 草炭 + 珍珠岩 + 陶粒 =2 份 +2 份 +1 份 草炭 +炉渣+陶粒=2 份 +2 份 +1 份 锯末 +蛭石+中粗河沙=2 份 +2 份 +1 份 。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 。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 ~ 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
5猴面小龙兰猴面小龙兰的别称
猴脸兰花
猴面小龙兰的形态特征
猴面小龙兰是小型附生兰,有短小的匍匐茎,高30-40厘米,茎粗壮,中空 。叶交互对生,宽卵圆形 。伏地处节上生根 。宽卵圆形,长宽近相等,上部略狭 。叶倒卵状披针形 。
稀疏总状花序,花对生在叶腋内,漏斗状,黄色,通常有紫红色斑块或斑点,花梗自基部长出,萼瓣与花瓣合成三瓣,中心为唇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