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怎么管教他 孩子哭闹怎么管教( 二 )


4、父母言而无信哄骗
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学习模仿的对象,倘若父母总是言行不一或是经常哄骗小孩,缺乏明确依循的准则,孩子不仅会感到无所适从,还会因为无法理解或是做出反应,容易有情绪失控的表现 。
教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而表现情绪的方法也各有差异,但透过与他人的互动,不断的学习成长 , 发展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表达方式 , 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互动,攸关小孩未来的人际关系与自信心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便是孩子最初的学习场所,倘若父母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发觉并给予完善的处理与响应,就能降低孩子行为的偏差 。下列整理出孩子常见的哭闹状况,并由专业的心理师为爸比妈咪详细解析 。
状况1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哭闹要求买玩具 孩子在公共场所放声哭闹 , 对许多父母而言,当下反应通常是感到既愤怒又羞愧 , 有时甚至会连自己的情绪也受到波及,口气和态度变得严厉、刻薄 。常见到错误处理方式,像是大声斥责、数落或是责罚孩子 , 不仅无法达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 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破裂 。
给父母的建议
众目睽睽之下,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失控的情绪?父母不妨试着重述孩子的需求,假如孩子想要买玩具 , 爸妈可以说「我知道你正在生气、难过,是因为我不买玩具给你吗?已经拥有很多玩具 , 为什么还要买玩具呢?」,透过重新述说孩子的需求,协助孩子把话说得更完整,同时父母也能从中理解孩子背后的目的,藉由这种方式,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当孩子情绪恢复平稳,家长便可以分享生活经验、小故事和孩子说说道理,或是正确的表达方法 。
状况2长辈干涉教养,孩子变成小霸王 长辈过分疼爱孩子,导致小孩变得难以管教,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或是对待长辈的态度差劲,容易大小声甚至是颐指气使,面对这样的情形,父母如何改正孩子不良的行为呢?
给父母的建议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 , 不分大人、小孩都是如此,孩子从小就会观察环境中的人事物,透过与他人的不断互动,分辨出自己的行为可以用在什么场合,适用在哪些人身上,此时教养者若没有给予正确的观念及认知,就会演变出孩子仗势欺人或不受管教的行为 。教养不一致的情况,容易使得孩子行为失去规范,因此,教养者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教育共识;另外事件发生当下,爸妈也可以先将孩子带离开现场 , 除了可以减少环境的干扰,也能和缓孩子激昂的情绪 。
状况3当孩子习惯以哭闹做为表达 孩子容易用哭闹表达需求,甚至是无理取闹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家长没有明确的教养原则,才会使得孩子惯用哭闹获取需求 。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对于孩子总是予取予求,没有稳固的教养界线(规范),那么就可能养成孩子骄纵、任性的性格 。
给父母的建议
孩子情绪失控、歇斯底里的表现 , 父母若在此时进行训斥或安抚 , 都可能引起孩子更激烈的情绪反弹,建议爸妈和孩子可以先暂时分开,冷静彼此的心绪 。父母应该重视孩子哭闹背后的目的或需求 , 由于孩子表达能力不如大人来得好,开口闭口就是以「想要」做为表达的方式,但是背后意涵可能是要求玩具分配的公平性或是需要有人陪伴、玩乐等 , 但却经常因为字面意思而被父母解读为无理取闹 。
好EQ , 教养孩子SO EASY我们都知道「哭」是孩子表达需求的本能,但当孩子逐渐长大懂事后,通常会被父母赋予期待用语言做为沟通方式,因为这才是世俗认知的良好表现,然而真的是如此吗?教养孩子之前 , 父母应该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心态是否正确,孩子不是不能哭,哭可以是抒发情绪的管道,不论伤心、难过的时候都可以哭,但是父母应该要教导孩子,当有需求时应该要用语言做为表达,哭闹无法解决任何事情,而需求要透过正确表达才能获得帮助 , 进一步改善和解决问题 。
3步骤,轻松化解NG情绪 在孩子摸索和学习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其实最需要父母的耐心与包容,并陪伴孩子累积经验,依照孩子的特质差异,因应不同的处理原则,譬如有些孩子在哭闹时,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宣泄情绪 , 过程中不评断孩子的对错或是否定孩子的行为,等到孩子冷静后,才和孩子诉说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