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政策全文( 二 )


问答中心 。学生用文字、图片等方式描述问题进行开放提问,系统首先在已有题库中进行智能检索 , 匹配成功后推荐相似问题的解析及相关知识点学习资源 。若无相关资源,再由教师认领并解答 。
微课学习 。教师可以将代表自己教学特长的微课上传到云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学习 。同时,平台将逐渐共享“互联网+基础教育”工作方案中的优质微课,由系统智能推送或学生自主选择观看 。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 并指导学生开展基于微课的讨论、提问、微测等活动 。
为提高辅导效果,鼓励辅导教师组合上述形态开展辅导 , 并结合自身专长围绕学生的高频问题点、学习疑难点开发相关微课资源(微课、研究课、研修活动等) , 供有需求的学生浏览和学习 。学生还可结合平台对自身提问问题的知识点诊断,开展对应推荐资源的持续学习 。同时,为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和保护学生视力,平台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辅导时间 。
(四)辅导记录与评价
教师辅导结束后,对被辅导学生、辅导问题等进行必要的在线标记和反馈 。学生每次被辅导后要根据自己实际在线学习的情况(学习时长和学习的实际获得等)在云平台上按要求支付在线教师积分 。在线辅导以分钟为单位,不足1分钟的部分不计入积分 。
云平台记录在线教师辅导数据 , 建立在线辅导时长和绩效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 形成每位在线教师的在线辅导档案 。市级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工作量考核标准,根据云平台每学期汇总的数据,对在线辅导进行教师工作量考核评价,按照在线时长和在线辅导工作量计入云平台 。
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工作量包括在线辅导时间和在线辅导绩效两部分(每位教师一小时辅导工作量在12-16个积分之间) 。其中,在线辅导时间按照实际有效辅导时长计算,每小时可获得6个积分;在线辅导绩效部分,根据被辅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教师辅导实际完成质量等因素综合评价并付给在线教师6-10个积分 。每次辅导结束 , 按照辅导有效时长进行两部分工作量的积分折算,两部分之和即为该次辅导工作量积分 。
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工作量包括在线辅导时间、在线辅导绩效和辅导系数三部分 。其中,在线辅导时间按照实际有效辅导时长计算,每小时可获得6个积分;在线辅导绩效部分,根据实际参与辅导学生的平均满意度、教师辅导实际完成质量等因素综合评价,每小时可获得6-10个积分;辅导系数部分 , 结合辅导有效人数进行核算(辅导有效人数指所有参与辅导学生的有效辅导累计总时长除以课程有效时长),2人时系数为1.1 , 每增加2人系数增加0.1,上限为1.5 。每次辅导结束,先根据辅导有效时长进行前两部分工作量的积分折算,再将前两部分积分之和乘以辅导系数,得出每次实际辅导的工作量积分 。若经审核被认定为优质辅导(不超过20%),在上述工作量积分基础上乘以1.5,得出最终积分 。
问答中心辅导工作量根据答案是否被学生采纳、对采纳答案的满意度和教师答案质量等因素综合评价和支付积分 。学生根据回答情况,对被采纳的答案支付1-2个积分 , 没有被采纳答案的教师无积分 。经采纳的答案可后续重复推荐学生学习,无需再额外支付积分 。
微课学习辅导工作量根据微课内容质量、学生实际参与率和学生对微课学习评价三个维度进行相应绩效计算 。其中微课经审核并认证将获得10个或15个积分(审核通过为10个积分,被标优增加5个积分,优质微课不超过20%),根据学生学习人数将会获得0-10个积分(每20人100%学习完毕获得1个积分 , 封顶为10个积分),根据所有学习微课学生对微课的评价,教师会再获得6-10个积分 。
每周一对多辅导总时长不超过5小时,问答中心每周可计入积分的被采纳答案数量不超过30个,各种形式的同校辅导不计入绩效 。每学期绩效的积分上限为5000分 。
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结束后,在线教师要对被辅导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 。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学生每个月在线学习时长、所支付的积分、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给予的评价以及其他在线辅导行为等信息 , 并计入学生数据库 。
五、实施保障
(一)经费保障
1.资金来源
《计划》实施所需经费分为项目实施经费、组织管理经费两部分,由市级资金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