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蓓欧创始人 芭蓓萃( 二 )


2009年12月 , PBA成功跻身 *** 网化妆品销售2009年年度排行榜前五名 , 并由此奠定了PBA以 *** 零售为主要渠道的方向 。不仅是天猫、 ***  , PBA还以 *** 商城、京东、亚马逊、当当、1号店等B2C平台及自有官网销售平台“PBA美妆商城”作为销售渠道;
2010年12月 , PBA又成功跻身 *** 商城国产 *** 化妆品2010年度销售排行榜前三;
2012年 , PBA的辉煌达到顶峰 。那一年PBA的销售额突破2亿元 , 并成为 *** 销量之一的BB霜品牌 。不仅如此 , 苏桂强开创的其他品牌也均发展的相当不错 , 如彩妆品牌YangSang的业绩也突破了1亿元 , 芭蓓萃、菲娣、蓁蓁、清珂等子品牌业绩均过千万 。
成于此 , 败于此
事实上 , PBA的“发迹”足迹和淘品牌的兴衰息息相关 。
在2005年前后 , 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淘品牌 , 它们借着互联网经济的潮流 , 曾有过一段红利期 。但是随着后来大量同类竞争品牌涌入线上 , 加之国际美妆品牌和传统线下品牌集体“上线” , 化妆品市场的线上份额迅速被瓜分 , 这些昔日辉煌的淘品牌大多被斩落下马 。
与PBA同为美妆淘品牌的芳草集 , 创立于2005年 , 并以“纯天然植物护肤品牌”的概念起家 。在众多本土品牌中 , 芳草集算是最早进驻电商渠道的一批 , 也曾是 *** 五大品牌之一 , 曾两年累计成交额超2亿元 , 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 , 从2009年开始 , 芳草集的营业额就持续下滑 , 并面临“是否继续做电子商务”的难题 。随后的几年中 , 芳草集不断调整战略却也是收效甚微 , 在起起落落之间已渐渐退出大众的视野 。
就连昔日苏桂强眼中的强劲对手御泥坊 , 其母公司御家汇虽然角逐挤进了资本市场 , 但日子也并不好过 , 近期不仅收购失败 , 盈利能力也开始下滑(详见《上市一年的御家汇 , 不赚钱了》) 。
相关数据显示 , 2012至2017年中国化妆品 *** 消费规模不断增加 , 2012年全国化妆品 *** 消费市场规模为622.29亿元 , 到 2017年这一规模已达到了1691.31亿元 。由此可见 , 化妆品的主战场已由线下转到了线上 。而这些淘品牌面临的竞争对手 , 除了同类电商品牌外 , 还有国际美妆和已在线下深耕多年的传统品牌 。
对于同类品牌的竞争 , PBA采用的最直接做法就是打价格战 。4月17日 , 青眼在PBA天猫旗舰店上看到:售价仅为9.9元的高光笔 , 正在做买一赠一的活动;19.9元的双色修容粉 , 则有第2份半价的优惠……青眼粗略统计 , 在PBA天猫旗舰店上 , 这样类似促销竟多达16款产品 , 另外 , 该店铺还设置了9.9元包邮的专区 。

芭蓓欧创始人  芭蓓萃

文章插图
▍截自PBA天猫旗舰店(2019年4月17日11时截图)
美易美妆称 , 为了维持竞争性 , 公司适当降低产品的价格导致营业收入较公司成立初期有所下滑 , 但由于电商行业营运成本较高的普遍特征 , 公司利润空间被明显压缩 , 造成亏损局面 。
正如抛物线一样 , PBA在2012年取得业绩高峰后 , 就开始进入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 , 美易美妆2013年就亏损了872.5万元 。
另一方面 , PBA似乎已无暇顾及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财报显示 , 美易美妆去年的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7.62%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PBA曾是电商渠道的先行品牌 ,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 , 也正是因为电商渠道的迅猛发展 , PBA很快被赶超 。当初花费不少精力购买域名所打造的PBA美妆商城 , 而今也是所有产品均显示“暂无存货”的状态 , 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
点击“阅读原文” , 了解更多青眼资讯
不一样的视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