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μ<1 。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 。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
推荐阅读
-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 虎宝宝旺哪些生肖父母 天生福气非常优秀
-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记录
-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招生条件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招生条件有什么
- 世界十大最优秀的狙击手
-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 高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高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笔记
-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