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二 )


“入世”使西风更劲,面对斑斓世界,中国艺术家的新鲜感很快兑换成了失落感 。失落之后,或走向沉思,或走向浮躁 。遗憾的是,沉思者难得一见,浮躁者比比皆是 。浮躁的艺术家、批评家捡拾了太多的观念、主义、流派,刚开始还有些清醒,不久就眼花缭乱,心绪不宁了 。个中有少数智者,蓦然回首,顿时醒悟,开始清理,但又觉得头绪繁杂,理不胜理 。
中国当代艺术要发展,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抓紧对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基础的清理、检讨 。否则,中国美术史上的这一特殊之页将是没有句读的一页 。
1.第三段中“批评”“检讨”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和_____ 。
2.第二段中的(1)(2)处,依次应填入的一项是( )
A.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B.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C.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D.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3.第三段中“一条饥肠辘辘的汉子”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段“西风更劲”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语言”中“艺术语言”指( )
A.表现艺术内涵时,所具有的风格、形式以及采用的手段、材料 。
B.表现艺术内涵时,所运用的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 。
C.创作或鉴赏艺术品时,人们所持的审美观、审美习惯 。
D.艺术家在创作艺术时所持的创作主张 。
6.文章句末“没有句读的一页”说的是什么意思?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 。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 。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 。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 。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
④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
⑤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 。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 。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 。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 。城郊、街市、汴河这三段景物又不尽相同,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人胜 。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
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
⑦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 。再进去, 都是无尽的重复 。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
⑧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 。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 。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