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电子书 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例文( 九 )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教学突破
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 。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 。
教学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
2.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
教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电子书 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例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
2.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篇 。
教学时数: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言,导入新课 。
1.引言: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有的已经与书成了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大家把搜集的读书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名言中获得启迪!
2.学生交流古人读书名言 。
3.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 。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名言中包含的读书观点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 。——苏轼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7)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4.学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
后四句老师没有注上作者,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吗?
对,是朱熹所言 。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其读书方法 。(循序渐进、多读熟读、质疑精思)
5.引出新课 。今天,我们就运用朱熹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他的文章《熟读精思》,看看他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读书方法的 。
板书:熟读精思(节选)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基础,运用名言导入新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其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对朱熹的言行初步接触可引发他们的探究欲,鼓励他们利用名言所指点的方法学习下文 。)
二、了解作者,简释课题 。
1.大家了解朱熹这个人吗?,谁来介绍一下朱熹的生平事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 。他还是南宋理学家,世称“朱子” 。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朱子大全》《童蒙须知》等多种 。本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 。
2.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 。
(熟,熟练 。精,精心、细致 。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 。)
3.预习时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通过预习课文你解决了吗?
(学生提出问题,对没有解决的简单问题可相互帮助解决,对重点问题如熟读的好处,怎样做到精思等教师引导学生一会儿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解决 。)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
1.学生自读课文,质疑解疑 。(解决从课题产生的一些疑问,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 。)
2.交流疑难及解决办法 。
(学习古文与现代文不同,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等……)
3.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借用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试着读好停顿 。
4.指名朗读,教师根据读的情况指导读好停顿 。
(1)确定文中多音字及通假字的读音 。
“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读一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
(2)难读之句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反复读读才能读好停顿 。
(3)第一段停顿示例 。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
5.教师范读或教读 。
6.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达到读通、读顺 。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古文学习上也不例外 。本环节旨在唤起学生主人公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在疑难处点拨,困惑之时引领 。朱熹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学会思考,同时把古文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理解和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