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是什么意思?( 二 )


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 。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
(屠夫杀狼)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 。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 。
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 。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 。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
一只像狗一样坐在(肉贩)面前 。
其一犬坐于前出自《狼三则》第二则,《狼三则》则是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 。描绘了 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
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 。
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 。
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 。
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
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狼的启示: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 。
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