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流失率怎么算的 如何降低员工流失率( 二 )


总之,大凡重视员工的企业都会把员工的流失,尤其是频繁的流失当成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 。花费高薪吸引来的人才,如果不能留住他们是很无能的表现 。招聘进来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而要把他留住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所花费的努力要大得多 。管理者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会产生控制员工流失的想法和不遗余力实施这句话:争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正所谓:根本问题是决策者的问题,意识不到问题是管理素质的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是水平的问题,要切实可行地控制和减少员工的流失,应从”掷地有声“的企业人文化做起,即找到”以人为本“的着陆点 。但有时也应该考虑是否需要降低流动性 。比如在有些行业,由于所支付的员工薪水仅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 。而企业由于行业竞争原因又无法给付更高的薪水,员工流动率就可想而知了 。讨论员工流动问题可以说与HR的每个模块都有关系 。比如从简历的选择开始 。不能否认有部分人跳槽是成为习惯的,如果想保证员工流动率低,那就不能招聘这样的人 。然后是面试,面试的公平性对对方的尊重都能提升企业在人心中的形象 。这同样对流动率有影响 。以后的培训、考核甚至是对其它员工的辞退都与员工流动率有关 。如果的确需要降低员工流动性就要详细分析原因 。比如休息时间、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原因 。这些原因当然需要解决但也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 。比如说有些工作是有年龄要求的 。比如保安,一般保安需要比较年轻的员工,如果一个保安在公司工作几年达到25岁之后怎么办?公司只有辞退一条路吗?大家心理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想法 。如果大家明确的看到离开的时间且别无选择,恐怕没人能做很长时间 。
毛主席说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似乎在表达如果员工真的要走怎么也留不住 。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实际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才都是稍做改变就能留住,并继续为我所用的 。为什么如此有把握,原因就是人,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症结找到了,自然就能开处方、下药 。这里,我提出几点看法 。
一、诚信在前,利益在后 。
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把人才当作自己事业的合作伙伴,而非可以任意驱使的打工仔,更非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仆人 。其次,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要解释到,如果连解释也惟恐做不到,那就宁愿少说多做 。以通过行动做“饼”,而非通过口水描“饼”、画“饼” 。话说回来,如果时不时能够让员工们感觉到自己“宁愿自己没饭吃,也不能让自己手下的那帮兄弟没饭吃”,谁又不愿意跟着这般实在而诚信的老板打天下呢?
二、维护尊严,彰显成就 。
佛争一口香,人活一口气 。即使是再低层的员工也希望能够工作有成就、人前有尊严 。何况是那些在技术、在市场、在经营管理上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呢?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的是自己撑这么大个摊子,招聘这么多人进来,不是让他们来满足自己的过“帝王”瘾的,而是为了赚钱为了梦想 。面对帮自己赚钱和实现梦想的一群人,为什么就不能多替对方考虑一点呢?怎样做到这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员工面前尊重人才的专业特长、尊重他们的建议与份内的决定,不吝啬表扬和肯定 。当然,这可能需要我们学会克制情绪,管得住自己越级管理的手脚 。而不是在自己给了某个人才一个平台后,又去撤他的台;而不是给了某个人才一定的权力之后,又去越俎代庖的行使这些权力 。我们需要谨记的是:撤人才的台也就是撤自己的台!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
三、通过感情稳心,通过报酬挽身,通过事业留人 。
其实,中小企业相对其他企业来说,老板与员工之间更易出现打成一片的良好关系 。这为我们与有些人才建立一定的感情关系,创造了一定的基础 。有了感情,许多事情就好谈了 。但是,只谈感情不谈钱也是枉然的 。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报酬,应该按论功行赏的原则和按约定兑现及时跟上 。因为你总不能让人才和自己空谈感情、理想,饿着肚子不吃饭或者是吃不好饭 。对那些胸怀抱负、有着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来讲,我们也不能在他们有能力在更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仍然将他们按在一个小而不见长进的位置上,要懂得为他们腾出更大的位置 。当然就许多中小企业来讲,由于牵涉到创业元老、股东、家族成员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做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剥离出一块业务给某个人才经营;我们可以以出资人或股东身份另外再盘一个摊子,让某个人才施展特长 。当然,我们还可以适当稀释自己的股份给某个人才,实现其由给自己打工到与自己共同经营一份事业的身份转变 。如果都不现实,那就为了他们好,主动鼓励他们走出去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们可能就会发觉:我们越叫某个人走,某个人就越想多陪自己再多拼搏一些时日,而且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聚留在自己的左右 。四、做朋友要不错,做老板要更好 。其实,有许多从中小企业出来的人才,在谈到自己过去的老板的时候,会经常讲到一句话“他做朋友不错,但做老板就差一点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也许我们的为人不错,但这并不一定就能留住人 。我们还应该自我充电不停的学习与进步,以提高自己的甄别能力和方向性把控能力 。而不是自己既听不进意见,又昏招连连 。让人才,让自己及企业都随时处在挫折感中 。同时,我们还要提醒自己的是:人才是请来用的,不是请回来摆设的 。怎样用?不但要用他们的动手能力、执行能力,更要用他们的思想 。也就是说开放心胸,兼听则明 。其实,无论留人也罢、用人也好,其中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就是:研究和充分利用人性 。对人性的把握提高了,自己的心态哪怕是转变那么一点点,就能让我们在留住人才上获益非浅 。亚太人力资源协会做了一项统计分析,企业员工流失率保持在8%至18%之间为宜,一个稳定的团队是企业取得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流失率有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活力 。但是如果员工尤其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客户资源流失,人心浮动,而且还可能造成企业核心机密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惨重损失 。因此对于来讲,除了需要淘汰的员工外,企业要确保员工的相对稳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失 。当前,“80”后“90”后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