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识之乎:(识zhì,这里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释为“知道” 。)
因笑谓:因,副,于是
古之人不余欺也:就是古之人不欺余,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 。条件:一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二是代词作宾语 。
2、指导诵读:
“余固笑而不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作者为什么笑?笑寺僧和小童,也笑李渤) ;那段景物描写也要读出作者恐怖惊惧的心理,有如临其境感 。作者“因笑谓迈曰……”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愉快自得的笑,反映出探得山名由来的兴奋和自豪)
(二)探疑
1、作者何年何月何由和谁一起探寻石钟山的?
用原文的话回答: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板书背诵要点)
2、在真正去之前,庙里小童沿用李渤之发做了演示(为什么要插这一笔?答曰:以讹传讹,可叹李渤谬论流毒之广 。)
文中哪几句话: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
3、因为作者固笑而不信,所以亲自考察 。考察中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看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听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是水上的声音) (噌吰如钟鼓不绝:鼓,《说文解字》中“鼓”除了名词义项即所敲之鼓外,还有动词的义项即以手击鼓之意,引申为“敲击” 。而“噌吰”课本中的解释是形容钟声宏亮,所以“如钟鼓不绝”中的鼓应为动词,译为像敲击钟的声音响个不停 。)
作者的心情怎样:余方心动欲还
( 动:惊 。害怕、恐惧,精神紧张,周围的环境诡谲阴森,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作者能不顾艰险这样的地方,足见他的勇气和胆量 。现在不是流行探险这一运动吗?攀登珠穆朗玛,穿越荒滩戈壁,探险原始森林,不仅为了科学研究,更为了挑战自身 。)
好,大家来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
4、作者没有离开这种离开恐怖的环境,他怎么做了,发现声音从那里来的?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背答)
5“舟回至两山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背他)
这是另一种声音“窾坎镗鞳之声”,形成原因:“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
所以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就是这种“窾坎镗鞳之声”和“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作者把它比作什么?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
可作者为什么要用“无射”“歌钟”做喻呢?
(1)为了说明山有钟声,因为“无射”“歌钟”都是钟名
(2)“无射”本来是古代很好听的乐曲的名字,那么以无射命名的大钟演奏的音乐必定也十分悦耳了,这里作者也意在表明石钟山发出的水声悦耳,不仅有深沉的旋律还有宏大的气势 。
(3)衬出作者经过一番探究得到原因的喜悦和兴奋,真的那么好听吗?心理作用 。
“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是对郦道元的侧面肯定 。古之人,暗指郦道元
这一段写夜间实地考察,发现了钟声和山形水势的关系,找出了始终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
(三)背诵指导:
路经始终山——小童证明以声得名——山中恐怖景象——石穴罅中的噌吰之声——声音来源——大石中的窾坎镗鞳之声——语迈作结
三、研读第三段
(一)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 。(通译)
臆断:(臆,yì)仅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
事不目见:事,名词状语
殆与余同:殆,副词,差不多
终不肯:副,始终
此世所以不传也:所以,……的原因
陋者:不会思考的人
乃:竟
实:真实的原因
是以:因此
(二)解疑
1、在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作者用反问句发表肯定的论断
(1)第一句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语气强烈,突出全文的主旨
2、那么长期以来关于始终山命名的由来疑团得不到解决,作者认为原因是什么?
第一 言之不详,人常疑之 (郦道元)
第二“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士大夫为什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推荐阅读
- 学校2021年度工作感悟总结
- 山东大学2021年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自考本科今年的招生简章
- 快手极速版怎么删除点赞作品 快手极速版点赞的作品怎么批量删除
- 我的世界国际版怎么登录 我的世界国际版怎么登录xbox账户
- 苹果的无需合约版啥意思 苹果无需合约版啥意思
- 天津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2021年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 天津社保流水账单怎么打印? 天津社保流水账单怎么打印电子版
- 告别病痛迎接2021年的句子 迎接2021年的句子抖音
- 最终幻想7重制版晶石搭配 最终幻想7重制版 晶石搭配
- 手机版火星文输入法 手机怎样弄火星文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