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黄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故低血糖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
2、黄芪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故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
3、孕妇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
4、黄芪恶龟甲、白鲜皮 。
5、黄芪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 , 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黄芪不宜与强心苷类药合用 , 因可使药效累加 , 增加毒性反应;黄芪不宜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合用 , 因可增加出血性倾向;黄芪可降低肾上腺素的升血压作用 , 故不宜合用 。
6、服用黄芪及其制剂时 , 忌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 , 如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
7、补气升阳宜蜜炙用;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止汗 , 托毒排脓;炙黄芪多用于补脾益气 。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10~15克 , 大剂量可用30~120克 , 水煎服 。
【临证用药体会】
1、黄芪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 有“补气诸药之最、气中血药、疮家圣药”等美称 。本品具有升发之性 , 故有补气固表 , 补气升阳 , 补气活血 , 补气生血 , 补气摄血 , 补气生津 , 补气利水 , 托毒排脓 , 生肌敛疮等功效 。“补气”为黄芪的基本功效 , 固表 , 升阳 , 生血 , 活血 , 摄血 , 生津 , 利水 , 托毒 , 排脓 , 生肌 , 敛疮等为配伍后的功效;“气虚”为黄芪主治病证 , 神疲 , 乏力 , 舌淡 , 脉弱为其治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致病”或“病致气虚”为临证应用黄芪为主或为辅组方的依据 。凡脾虚气弱 , 头晕气短 , 懒言无力 , 食少便溏 , 中气下陷 , 发热畏寒 , 久泻脱肛 , 崩漏便血 , 自汗盗汗 , 痈疽肿毒 , 小便不利 , 以及水肿等 , 皆可使用 。
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黄芪的量效关系如下:5~10克能升阳举陷;15~25克则利尿作用较明显;当用50~60克时尿量反见减少;30~60克其益气通络作用最为显著 , 上述量效观点可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 黄芪可大剂量使用 , 如补阳还五汤方剂 。我们认为 , 对于治疗崩漏 , 可取黄芪60~80克 , 地榆30克 , 升麻10克 , 三七20克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能获颇佳的疗效 。
黄芪不宜人群及禁忌3黄芪的禁忌人群主要是有实热和虚热的患者、存在炎症以及某些特殊的人群 , 具体如下:
1、实热患者:实热患者可能出现面红目赤、口舌生疮、语声洪亮、大便秘结 , 不适合食用黄芪;
2、虚热患者:如果出现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患者 , 也不适合食用黄芪 。由于黄芪本身具有较强的补气、固表作用 , 如果体内有热再进行补气 , 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3、炎症患者:由于炎症可能存在实热或虚热 , 例如气管炎或咽喉炎等炎症 , 只要有实热表现 , 也不太适合用黄芪进行补气;
4、特殊人群:例如孕妇等人群不要使用黄芪 , 孕妇如果补气过量 , 可能出现其它问题 。如果妇女经期出血量较大 , 本身属于月经量较多的人 , 再服用黄芪补气 , 可能会月经过多 。
推荐阅读
- 新车贴膜贴哪些地方
- 可爱的短句
- 什么是流星暴雨?天文学史上曾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流星暴雨?
- 汽车金属膜的优缺点有哪些
- 青涩美好的时候,双子几岁的颜值最高呢?
- 2018年属兔的犯月和旺月?
- 95年的猪女最佳婚配属相,属相婚配:男属兔和女属猪相配吗
- 12星座的皇室身份
- 汽车烧机油的原因有哪些
- 属兔的和什么属相最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