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5篇( 四 )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 , 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 , 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 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 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 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 ,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 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 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 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
5、把握教学要求 , 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 ,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 , 会正确 , 工整地书写数字 。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 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 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 , 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 , 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 ,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用数学 , 数学实践活动 。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 比较多少 , 长短和高矮 , 简单的分类 , 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些内容也很重要 ,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二、编排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 。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 , 穿插教学 , 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 , 达到计算熟练 。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 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 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 ,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安排实践活动 ,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 回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 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 会读、写0~20各数 。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 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4、认识符号“=”、“〈”、“〈” , 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