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想5篇( 三 )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4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 。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 。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 。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 。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 。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 。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 。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 。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 。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 。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 。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 。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5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 。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 。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 。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 。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 。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 。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 。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