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栀子的药效 黑栀子( 三 )


5、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据《药性论》栀子“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 。”方中由山栀子仁,伍入赤芍药、赤茯苓、当归、生甘草组成 。共为末,空腹时服 。主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发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方以栀子仁清热泻火,赤芍、当归凉血清热,赤茯苓、生甘草利尿通淋,全用共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之功 。
6、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为主,以散经络中之余火;配以黄芩清心胸郁热;更以山栀意在通泄三焦火热,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以清彻上中之火;大黄、芒硝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面逐其热;白蜜、甘草,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功,桑中助硝黄以推导之力 。全方合用,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以治上中焦邪郁生热之证 。
7、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方中以山栀、石膏泻脾胃积热,重用防风,取其升散脾中伏火,此属“火郁发之”,藿香叶芳香醒脾,甘草泻心和中,用蜜酒微炒,则有缓调中焦之意 。故全方清泻与升散并用,以此加减用于口舌生疮等有捷效 。此乃缘于脾开窍于口;脾骨伏火熏蒸于上,故可见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诸症 。
8、黄芩清肺汤(《卫生宝鉴》):据《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腑,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 。方中由黄芩、栀子组成 。药收两味,清肺而利小便,此即肺为水上源,源清流自洁 。以治肺燥所致小便不通 。
9、神效丸(《卫生家宝方》):据《本草纲目》栀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方中以山栀子30g,槐花30g(15g炒,15g生)共为细末 。每服6g,空腹水调下 。方中用栀子清热泻火,槐花凉血止血,共奏清肠止血之效 。以治脏 毒,酒毒便血 。
10、黄连栀石汤(《医学入门》):据朱丹溪谓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 。”方中由山栀,伍入吴萸、黄连、滑石、荔枝核(烧存性),研细末,姜汁和丸 。以治湿热心痛,引小腹欲作疝者 。
栀子更佳搭配3
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栀子内涵多种酸类物质,针对人体可起到促进胆汁分泌、镇静、降压的作用 。而不少医学报告指出,栀子有降血压、血脂效果,多建议三高人士服用栀子以缓解病情 。而栀子内服,可清热泻火,对由热病引起的风寒、牙龈红肿、目赤、等情况疗效显著 。
2、除了内服,栀子外用也同样有健康作用功效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跌倒损伤,对于这些外伤普通的消炎止痛处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大家都会选择通过医学药剂来缓解,但很少人知道,其实栀子也有这些功效,而且相较之下更加温和 。栀子外用可消炎、消肿、止痛、还有凝血等作用 。
看完上述栀子的诸多功效,到底栀子要怎么吃,怎么用?
其实栀子的使用 *** 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栀子内服可以选择和鸡屎藤等清热材料一起煎服,对于湿热人群来说,这样可以更好的缓解症状,达到一个更好的清热解毒功效 。
日常也可以通过泡茶的形式来将栀子进行泡水饮用,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人群来说,这样的方式更简便 。
而栀子外用,则可以选择把栀子研磨成粉,制成丸、散的形式来进行外敷,一般药房都有贩售 。
除此之外,日常人们也可以选择食疗的方式来达到一个防治的作用,例如将栀子和小米熬成粥或汤的形式,让栀子和普通的食材进行充分调和,帮助人们更好的抵御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
那么栀子服用的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毕竟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材没用对地方也可能成为毒药 。对此有医学专家表明,人们在日常服用栀子的时候需要注意剂量,过量食用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晕眩等情况,一般情况下建议根据个人情况依据医生的建议下食用 。
还有就是本身存在脾胃不好问题的人群不要使用,因为栀子本身存在的一些物质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 。一些敏感人群也需要注意禁止使用,像孕妇、婴幼儿等,胡乱进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反噬效果 。
从上述关于栀子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栀子作为一种药草,作用功效显著,但人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使用禁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