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五 )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 , 是一种偶发性行为 , 这种行为在学 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 , 它与常态行为不同 , 可以称为“偏态行为” 。班主任如果 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 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 ,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 ,  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 行为 ,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 ,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 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 , 找不到其因果关系 , 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 , 一位 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 ,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 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 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 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 产物 。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  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 点 ,作为班主任 , 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 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 ,他们要求给予指 导 ,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 。对于班主任 ,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 差 ,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 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的学生 , 则要能够及时甄别 , 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 ,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 , 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归属感和自信心 。因此 ,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 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 环境 , 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 , 营造好孩子们良 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 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 , 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 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 , 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
(二)全面渗透 , 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 工作中去 , 形成多渠道实施 , 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 , 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  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 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 , 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 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 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 。事实上 , 大量的研 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 ,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 结合 , 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 难以实现的 , 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因此 ,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 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 育教学工作中去 , 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 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利用学科知 识加强情感教育 , 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 , 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 , 轻则影 响师生关系 , 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 ,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 , 教师自己首先必须 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 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 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 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 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 损 , 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 ,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不断学习 和掌握新的知识 , 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 ,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 达到新的教学要求 , 才 能寻求新的发展 , 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 , 开拓自己 的视野 , 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 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 意之处 , 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 , 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