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意思?( 二 )


王勃要写文章,打破了阎伯屿的计划,这让他有些始料未及,他于是便以更衣为名离开宴会 。
但是阎伯屿又很想知道王勃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当王勃写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传话的人将这两句告诉他,他听到后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再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他沉吟不语 。但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传到阎伯屿耳中时,他惊呼道:“这真是天才手笔啊!”
吴子章自知他写的文章不如王勃,于是悄悄问阎伯屿:“我写好的那篇怎么办?”阎伯屿生气地说道:“我虽有心要捧你,但也不是不识文章好坏的人,人家王勃这么好的文章,难道我可以视而不见?”就这样,王勃的这篇文章终于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
三、《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序》的开头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
王勃居高临下,从大处着墨,写出了洪州地势的险要,一下笔就显出了开阔的境界和磅礴的气势 。很明显,王勃是紧紧围绕滕王阁所在的地方落笔的 。
【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意思?】接着便写洪州的人文古迹,“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是高度概括的文字,写出洪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
然后王勃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八个字总收第一段,把地方与人物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洪州的赞美之情,诗不言而喻的 。
此时正值重阳节,也是深秋时节,王勃在洪州看到了久负盛名的滕王阁,果然是雄伟壮观 。面对这座闻名遐迩的胜迹,他的欣喜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
于是,王勃就对眼前的这座名楼展开描写,他写道:“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
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重叠的峰峦苍翠欲滴;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颜色鲜艳,从高处往下看,都是一片绚丽夺目的色彩 。
仙鹤野鸭栖息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是一派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呈现出起伏的态势 。打开雕刻精美的滕王阁大门,俯瞰雕梁画栋的屋脊,真是美不胜收 。
王勃把滕王阁临水而建、高耸入云、雕梁画栋、气势雄伟的特点作了工笔细描般的描绘,赞美之意,溢于言表 。
这些都只是对滕王阁的建筑雄伟的静态的描写,但他没有继续停留在静态的描写上,而是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
于是他放眼远望,以更开阔视角来描写滕王阁的周围环境:“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王勃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这美轮美奂的景色: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 。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图案 。此时云消雨霁,天空明朗 。
在王勃的视觉体验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堪称千古绝唱,能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名句,是有原因的 。
天水相接,天空时那样澄澈,水色是这样澄清,上下浑然一色 。落霞与野鸭同时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动人画卷 。
这不仅仅是王勃极目远眺的开阔视角,更是他赏心悦目的视角体验 。落霞与长天,映入动感的孤鹜与秋水,是非常巧妙的写法 。
傍晚时分,渔船靠岸,船上的渔夫唱起欢快的渔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向天边飞去,它们的叫声也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 。
这是一幅幅极具动感、乐感的画面,看到这样的景色后,王勃顿时心情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 。
接下来,王勃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别”二字来写 。全文最后是王勃的一段自叙,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目中的“饯别”与“序”来写的 。
当然,《滕王阁序》全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描写滕王阁秋日景色的描写,王勃利用较大篇幅描写滕王阁周边的自然环境,着重笔墨,采取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用词夸张大胆,却又不失真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