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 七 )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7、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到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多普勒效应
教学建议
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会解释多普勒效应.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旋转的录音机发出的声波所表现的多普勒效应,教师可以适当应用 。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声波的概念和形成声波的条件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仪器:音叉、录音机
教学方法:自学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请学生阅读课本的第21页——24页的内容.
二、应用
问题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问题2:能现场做实验吗?请学生讨论发表观点.
演示实验
1、用音叉在学生耳朵边运动.
2、用录音机在教室边放音乐,边运动.
问题3:人的耳朵能听到任何频率的声音吗?(不能)
问题4:怎样划分呢?(频率低于20hz的属于次声波,频率高于__0hz的属于超声波,人耳大约能听到20hz——__0hz的声波.)
问题5:次声波有什么用途呢?(次声波的衍射能力强,可以探知几千米以外的核试验.)
问题6:超声波有什么用途呢?(声纳、b超等)
探究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多普勒效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