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霸主,一是楚庄王,另一位是谁?( 二 )


第二,楚武王要为扩充领土,寻找合适的借口
被周天子拒绝之后,楚武王动怒了,他最终自己立自己做了楚王 。周天子看楚武王生气了,于是,赶快让随侯去从中调节 。结果,楚武王反而以随侯首鼠两端为由,讨伐了随国 。
随侯真的挑拨楚武王和周天子的关系了吗?肯定没有啊 。楚武王自己都清楚,随侯根本不是挑拨离间的小人 。楚武王称王之心昭然若揭,注定要欺凌周天子,这哪里还用挑拨?
但是,楚武王要扩大地盘,必然要侵略其它国家 。可是,要欺负小国,总要找个借口 。说起来,楚武王找到的借口真的太强行了,理由并不充分 。可是,别忘了,楚武王自己说自己是蛮夷的,一个“蛮夷”国家,还用得着讲道理吗?所以,楚武王在说自己是蛮夷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表示自己要展开军事行动了,只要实力强大,讲不讲理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楚武王自称蛮夷,利用曾经的弱势博弈现在强势
其实,楚国虽然在南方,但是,楚国王室的先祖是黄帝的后裔,也就是说,楚国贵族并不是什么蛮夷 。但是楚国所属地区在春秋战国时确实存在蛮夷部落,楚国中除了中原来的居民,还掺杂了当地的民众,再偏远点的地区,更是蛮夷部落很多,这其中很多部落甚至都不懂中原语言和文字 。
正是因为楚国地方偏远,曾经又弱小,所以历史上才被其它国家和周天子瞧不起,而如今,这曾经的弱小却成为了一颗难缠的藤蔓,让中原各个诸侯头疼不已 。
当年,楚武王为了继位,趁着哥哥去世,杀了自己的侄子,抢着坐上了王位,手段狠辣 。这样的对手,其它国家怎么能不掂量着和楚国相处呢?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不要命的一瞪眼,没人不怕 。所以,楚武王称呼自己蛮夷,也是告诉晋国等对手,不要太得瑟,我可是蛮夷,惹我,我可不讲理 。
当年,楚武王继位后,立志要兴楚国王业,必然要震慑其它国家 。而攻打其它国家,除了武力压迫之外,最好用的就是杀鸡儆猴了 。而够用来震慑其它国家的,就是他“蛮夷”一样的手段 。
楚武王的经历,不免让人想起了楚国后人宣太后 。秦国的宣太后曾经对韩国使者,用自己给秦惠文王侍寝的经历做例子讲道理 。“弱肉强食”、“唯利是图”,这些永远是丛林法则,也是战乱诸侯的常态 。
多年后的宣太后与当年的楚武王是一个心理 。邦交往来,表面礼数周到,其实,笑里藏刀,都是为了自己 。“我蛮夷也”,楚武王能够撕下自己的面具,正是表明自己已经国力强盛,无所畏惧 。而那个追寻霸主地位,鱼肉其他诸侯的心中执念,时刻伴随着每一个诸侯国掌权人 。
所以,楚武王并不是因为傻了才自称蛮夷,而是为了争取地位,为了展开斗争,为了震慑潜在对手,这才自称蛮夷的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