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反思【7篇】( 七 )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6
在教学进行到第一学段后 , 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 , 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学生学习后 , 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 。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氢气的性质与反应等问题 。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 , 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 , 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 , 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 , 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 , 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 , 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 。这一点在这次的考试中有反映 , 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 。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早有预计 , 所以将这次的学段考试为手段 , 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 , 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 , 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 。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 , 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 ,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 , 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 。考试中 , 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等题 , 这些题在历届的学生考试中属于送分题 , 但在本次考试中 , 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 , 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 , 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 。这可能与一周只两课时教学时间 , 还常被一些活动冲掉课有关 。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 , 反而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 , 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 。“十一”黄金周过后 , 我问过一些同学 , 在那段时间做过什么 , 大多数同学都说在做综合实践活动 , 没怎么学习 。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 。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 , 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 , 只对做实验 , 看现象有兴趣 , 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 , 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 , 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 。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 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
5、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 。我了解到很多的学科存在这个问题 , 专家可能会认为一线教师没忠实地按照新课标准与教材编写的意图去展开教学 , 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 。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 , 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 , 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 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地方学生的实际 。在声音四起时 , 专家们应该从实际出发 , 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做出调整 。实际的情况是教学参考中有些要求1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 , 有时花三个课时才能完成 , 还没有加入其他的内容或要求 。因为一些内容的教学的实验条件有限 , 有时实验要几次成功 , 对一些问题的讨论 , 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贫乏而无法有效地展开;有的课节 , 只完成书上提到的实验就下课了 , 可教材中还围绕这些实验有交流与讨论、有知识拓展、概念的建立、还有探究 , 我迷惑 , 这能完成吗?这是有教学经验的人设计的吗?而教学的课时是很紧的 , 虽然专家都说一线学校不会只开设四十课时给每一个模块 , 但学校又是在“忠实”于新课程的一切形式 , 这还有解决的途径吗?我困惑 。
以上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 这是我在第一学段教学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 。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7
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已经进行到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 , 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 , 原因有以下几个:一 , 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 。二 , 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 , 而到了高中 , 理解能力要求较多 。三 , 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 , 难度也相对较低 , 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