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五 )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 。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 。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
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2.浓硫酸的腐蚀性 。
3.酸的化学性质 。
【教学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
2.酸的化学性质 。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 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交流回答】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
【提出问题】
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
【展示交流】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
【阅读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
【阅读回答】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
【提出问题】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
【交流回答】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
【归纳总结】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
【过渡】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