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原则( 二 )


⑥压岁钱:这“钱”不是钱
旧时 , 祭祀完祖先 , 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 , 阖家要一起“辞年” , 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 , 长辈要给小辈红包 , 即“压岁钱” , 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 , 其最早出现在汉代 。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 , 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 , 有避邪压魔的寓意 , 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八宝吉祥图案之一) , 下垂流苏 。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 , 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 , 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 , 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 如今虽然货币更迭 , 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 , 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 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
⑦祭祖: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过年祭祖 , 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 , 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 。《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 , 舜格于文祖 。”意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 , 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 , 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 , 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 , 摆上祭品 , 点上香烛 , 让后辈祭拜 。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 , 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

⑧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 , 而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 , 而“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 。无论是“拜年”还是“贺年” , 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 , 吉祥如意 。从传统拜年的礼仪上说 , 有几种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 , 即晚辈给长辈跪拜磕头 , 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 , 都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 , 先双手抱拳前举 , 然后用左手握右手 , 俗称“吉拜” 。行礼时 , 不分尊卑 , 拱手齐眉 , 上下加重摇动几下 , 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 , 以左手抱右手 , 自然抱合 , 松紧适度 , 拱手 , 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 , 不宜过烈、过高 。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
⑨鞭打春牛:打的是泥牛
“一打风调雨顺 , 二打国泰民安 , 三打五谷丰登……”鞭牛过后 , 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 , 寓意丰收、和谐 。牛是春耕的主力 , 民俗专家介绍 ,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 每到这时 , 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 , 鞭牛是为了“提醒”牛 , 春天来了 , 该开始耕田了 。牛和人类是朋友 , 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 , 就用泥或纸造个假牛 , 用柳条鞭打 , 把真牛牵过来看 。在过去 , 泥牛肚子里会放着五谷杂粮 , 鞭牛过后 , 居民就捡拾地上的五谷 , 泥牛则被居民“瓜分” , 拿回家埋在土地里 , 象征五谷丰登 。
春节养生原则
一、乐不可过
过年了 , 男女老少都高兴 , 最高兴的是老人与孩子 。这是因为老年人最盼全家人团聚 。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赶回家来过节 , 老年人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白天为儿女忙着做好吃的 , 晚上还要与久别的亲人促膝长谈 , 甚至直到深夜 。这本来是最让老年人开心的事儿 , 然而 , “过喜伤心” , 情绪长时间的激动 , 会导致心率加快 , 血压升高 , 使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诱发了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
二、贵在坚持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 即老年人在节日期间一定要坚持平时的生活节奏 , 坚持平时的体育锻炼 , 坚持平时的治疗 。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停止锻炼和擅自停用正在应用的药物 , 是老年人节日出事儿的重要原因 。由于节日人们把精力都用到欢度节日和吃喝玩乐上 , 所以 , 很多人都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变晚睡晚起;一日三餐变一日两餐;荤素搭配变以荤食为主;晨练停止了;平时治病吃的药停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