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总结怎么写模板【10篇】( 七 )


此次论文使我明白 , 在硕士论文写作中 , 对统计软件的掌握重在应用 , 而不是弄懂其原理 , 虽然在课程学习阶段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 , 但它们不决定论文的实质性内容 , 而只是辅助 。尤其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 , 更应灵活地进行时间分配 , 分清轻重缓急 。软件是一种工具 , 就像是物理实验中的仪器一样 , 虽然有误差 , 但不影响结果分析 ,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误差 , 不是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
硕士论文对统计方法的要求相对简单 , 而博士论文也许就不这样容易了 。博士论文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 我想对统计知识的要求应该也高一个水平 , 自己以后还应深入掌握 。
四、常与老师沟通
在这一点上 , 我自己做得还有不足 , 我不是很经常地去找老师沟通 , 尤其是在论文初期 , 老师帮我选好题后我就再也没找过他 。我总以为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 , 不知道与老师谈些什么 , 而我的导师也不是很善谈、能调动别人情绪的那种(除了喝酒的时候 , 呵呵) 。所以 , 我每次找导师都是因为大事要来了 , 比如中期、结题 。中期时与导师沟通了一次 , 导师没有提什么意见 , 因为那个时候我做出的东西还是四分五裂的 。在这篇论文上 , 与导师有实质性的沟通是我完成初稿之后 。我初稿完成的比较快 , 5月中旬就完成了 , 这样导师有充分的时间给我修改 , 因为我们6月底才答辩 。导师对我的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了修改 , 从结构到语言 , 从理论到实证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 并且导师提出的大都是些关键性的问题 , 这对我的论文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
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是必须的 , 与其他老师 , 尤其是开题、中期、结题时答辩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论文不像是数学题 , 答案是固定明确的 , 论文中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不同的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 , 这对论文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为 , 往往作者在论文写作中会产生一些盲点和思维惯性 , 束缚着新东西的产生 , 而不同老师的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 使论文不断完善 。我在中期和结题之后都会主动地找评阅老师 , 请老师详细地为我讲讲他们的意见 , 以保证我在下面的书写中不要走错路子 。
值得注意的是 , 与老师沟通并不意味着完全听从老师的 , 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 老师的意见大都是建议性的 , 而关键还在于自己 , 因为是我们在做论文 , 而不是老师在做 。
五、其他
论文写作中还有一些应注意的小问题 , 不好一一详细整理 , 就都归纳在其他里吧 。比如 , 参考文献一定要阅读好期刊上的文章 , 因为做研究是承前启后的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论文写作过程中 , 用日期为每天的论文命名 , 这样可以看到论文的进展情况 , 使自己有成就感;适当地用图和表 , 四五万字的论文让读者一看很容易发怵 , 而适当地图表可以使读者醒目地看到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注重格式 , 虽说格式不影响论文的实质内容 , 但它是论文的面子 , 是作者工作态度的体现 , 在这种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做好的工作上一定不要出现差错;有了想法及时书写 , 不拖拉 , 有些想法是转瞬即逝的 , 所以有了好的点子应马上记下来 , 等积攒多了 , 也许就会是个大的创新点 , 并且写论文是会上瘾的 , 最初要逼着自己有这种瘾 , 待上了道之后速战速决 , 完成书写;正确对待PPT , PPT不是要上台念的 , 而是要讲出来 , 并且做PPT的过程也是作者梳理思路的过程;答辩之前做好准备 , 对自己提问 , 大胆猜测老师们会问些什么问题 , 自己应怎么做答 , 有充足的准备才会有十足的信心 。
硕士论文结束了 , 但这只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开端 , 我的学术之路还很长很长 。在这个过程中 , 我收获到了科研的最初体验 , 这个第一次对我来说是珍贵的 。也许 , 多年以后 , 再看这些文字的时候 , 我会为自己的幼稚和浅薄感到羞愧 , 但我不会忘记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激动与自豪 , 因为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 , 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