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秋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二 )


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 。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 。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 。
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 。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
秋瓜坏肚少吃寒: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 。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 。
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适度饮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 。
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 。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

养阴益气是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 。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
适当用保健食品,最好选择中草药保健食品,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
注意锻炼身体: 秋冬季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其中有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如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 。
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厚,应稍有“冻”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 。尤其老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 。
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 。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 。
运动者在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以养阴益气、维护和巩固肺功能,达到清肺热、利咽喉的目的 。精神调养: 秋冬季精神调养要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 。
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 。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 。
可采取与朋友交流沟通、参加户外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方式,进行调理 。
1、调理饮食 。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早餐食粥法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
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早起早睡 。
祖国医学主张秋季“早起早睡,与鸡俱兴” 。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 。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同时起床时不宜过急,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
3、重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深秋,常会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 。
因此,秋季养生要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主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
4、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皮肤内的水分蒸发快,易使人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 。
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 。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