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常识与基础素养 美术基础常识( 五 )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 。”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
造型艺术术语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造型艺术术语 。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亦称调子 。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彩的没属性 。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 。

..第一 油画派别主要是古典派、新古典浪漫派、印象派等,后来出现解构主义后,有抽象派,抽象派中有野兽派等 。古典派和新古典浪漫派主要特点是写实,前者对绘画对象更注重结构,后者注重色彩 。
印象派则开始脱离写实,主要以具象为主,其中色彩光影是最大的造型要素 。抽象派则完全脱离写实,画面不重视形象,完全以作者个人的色彩、造型理念创作 。
还可以看看这个/showtopic-10088.aspx 第二 中国画中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第三 1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 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 。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
3山水画 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
一.视觉;造型;空间;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摄影
二.圆雕;浮雕;雕;刻;塑;编织
三.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油画;素描;水彩;版画
四.颜料;纸张;笔;木板;涂抹;挥洒;拓印;明暗形状;体积;质感
五.平面;立体
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艺术设计
七.画面中相同大小的物体,近处的较大,远处的较小
八.画者眼睛的位置;与地平线成水平的一条线
眼前看得见最清楚的范围;眼睛看物体的视线与视平线所成的角度
视线高于观察物体的透视;与画面成90度角画的透视;视线低于观察物体的透视
九.平行透视: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面与画面成90度角
成角透视:物体的两个面都与画面不平行
十.纯度 明度 色相
十一.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对器物的造型、色彩、装饰等
十二.平面;印染;织锦;商标;书籍装帧;立体;工业造型;家具;青铜;漆器
十三.纹理;图形
十四、十五两题大家参考网上的文章吧
美术小知识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73 更新时间:2008-11-101. 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
2.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 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
4. 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 。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
5. 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 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