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松鼠松鼠 睡得更死 。
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 。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 。
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蜗牛蜗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壳密封起来青蛙是冷血动物,冷血动物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动物就会被冻死,为了生存,像青蛙这类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处于假死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青蛙要冬眠的缘由 。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 。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 。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 。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 。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 。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 。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 。其中以软体动物(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贝类)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 。我国沿海滩涂生物的种数与海域生物一样,也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
以上是些我国的海洋生物方面的知识,再说点从书上看到的-->
斗鱼
鲈形目斗鱼科的一属本属鱼类
斗鱼以好斗而闻名,两条雄鱼相遇必瞪眼相互恐吓,恐吓不成即成一场恶斗 。原生野种相斗只能持续几分钟,而经过人工饲养的,经过驯化,专供相斗的品种,蛴忠淮握蕉烦中?小时的纪录 。斗鱼生有腮,可直接呼吸空气,能耐低融氧恶劣水质,适宜水温22-24摄氏度,爱吃孑孓 。
斗鱼体长8厘米左右,雌雄体外观差异较大,野生原种体色为暗红、深蓝、或暗绿色,人工选育的则体色鲜艳,鳍更长,游动起来如彩旗飘扬 。斗鱼经过人工培育,现在已经有鲜红、绿色、蓝色、紫红、黑色和杂色,各鳍也更长更大,甚至有尾鳍分叉的双尾品种,正如黑色郁金香不全为黑色一样,黑斗鱼也不全是黑色,黄色是最常见的 。
斗鱼雌雄分辨较难 。斗鱼4-8月即可进入繁殖期,繁殖时,水温应提高到26-27摄氏度,雄鱼自择偶,吐泡沫筑巢,受精卵孵化期为两天,产卵后捞出雌鱼,留雄鱼看护泡巢 。
太阳鱼
鲈形鱼,丽鱼科,600多种鱼的统称.主要为淡水鱼类.大部分产与亚洲躯体颇高,头侧个一鼻孔,尾鳍圆形.食性草食肉食都有.因复杂的交配行为著称.主要行为有求偶,筑巢,维修和保卫巢及保卫幼仔等.
宝石鱼
鲈形鱼,丽鱼科一种,淡水观赏鱼.属于较大观赏鱼暗色,具有蓝绿色斑点,象蓝宝石
--------------------------------------------------------------------------------
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狗快乐时,不停地摇动尾巴.狗愤怒时,就向后伸直尾巴.狗感到惊慌害怕时,就把尾巴夹起来.(4)豹在树上磨爪子.雄鹿在树干上蹭角,使角变得锋利.野猪经常在树上磨自己的长牙.(5)北极熊穿着厚厚的白色皮大衣.海豹和海象有厚厚的脂肪,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6)"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植物 Plants距今二十五亿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其后藻类一度非常繁盛 。
直到四亿三千八百万年前(志留纪),绿藻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大地,进化为蕨类植物,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 。三亿六千万年前(石炭纪),蕨类植物绝种,代之而起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形成沼泽森林 。
古生代盛产的主要植物于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三叠纪)几乎全部灭绝,而裸子植物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森林 。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开始出现,于晚期迅速发展,代替了裸子植物,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时代 。
推荐阅读
- 小学生物常识知识大全 小学生物常识
- 鱼的科学常识 鱼常识科学
- 一些生命科学的小知识
- 动物科普小知识大全100 奇怪动物科普小知识大全
- 骑行交通安全小常识
- 关于动物的小常识 动物生活小常识
- 生物科学科普小知识 科学生物小知识大全集
- 欲钱买遨游天空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 走进科学生物小知识
- 科学植物小知识的手抄报 科学植物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