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 。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 。"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 。
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
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 。
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 。
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 。
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 。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 。
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 。
推荐阅读
- 机关干部心理常识知识
- 心理常识判断题 心理常识
- 儿童身心健康常识
- 现代育儿心理学常识
- 心理学常识知识点 心理学常识知识
- 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内容 心理健康安全常识
- 心理小常识100条 心理小常识
- 瞒着老婆炒股亏了几十万离婚不想见亲人的心理 瞒着老婆炒股亏了几十万离婚
- 端午节绘画中学生 我的端午节中学生作文
- 心理咨询师可以自己报考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自己报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