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二 )


1、适度使用学具 。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 。
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 。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 。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
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 。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
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 。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
3、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 。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
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 。
我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 。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 。
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
5、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事物,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
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识 。
如统计班内同学鞋号的大小,学生在收集、比较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印象 。
三、所取得的成绩 。
1、圆满完成了开学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
2、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
3、学生的成绩较以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四、存在问题 。
1、虽然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但人多,时间少,成效不是特别明显 。
2、个别学生各方面能力仍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
3、由于学困生较多,优秀学生的拔高训练较少 。
由于本人刚开始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存在不足之处,一切还在探索当中 。走进09年的时间隧道,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成绩而喜悦,也不必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恼,因为数学教学,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