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语文教师工作履职总结通用版( 三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
语文教师工作履职个人总结通用版4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明白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一样课文类型设计不一样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资料,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
2、注意简明、概括 。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资料,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资料,使学生简便掌握有关知识 。
3、要生动、有感染力 。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 。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活力”,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进取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进取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构成,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 。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头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活力,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 。语文课虽然难,可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 。难并欢乐着 。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本事” 。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 。有一个学生问我:“教师,为什么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 。原先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那里 。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齐,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 。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
四、构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机会 。这一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一样而不一样 。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机会 。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每一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 。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先,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那里--听和看 。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 。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 。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 。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 。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此刻开始,同学们能够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 。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