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小知识的重要性 科普小知识的重要性( 二 )


那么,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源头----教育又怎样呢?据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材料,1980年我国文盲占总人口的23.7%,1984年我国小学入学率为37%,1984年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为139.6万,大学入学率仅为1%,这个数字与同时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1984年印度高校学生人数为344.2万,入学率为9%,我国教育的这种状况实在堪忧 。近几年来,我国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学习负担过重,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二是偏重智育,青少年的素质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三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偏科应考,死记硬背,忽视科普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
在这种教育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也只能是见缝插针,始终摆不上应有的位置,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对科普教育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教育的普及面不广,一些科技活动、科技比赛仅仅局限于部分参赛学生;二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没能形成合力,社会与学校、家庭的科普教育很难接轨;三是科普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当前的科普教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 。笔者认为,只有全社会进一步认识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从而担负起中华民族21世纪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 。

加强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又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
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智力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科技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其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振兴经济,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呼唤新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现代化需要创造型的高科技人才 。
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科普教育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塑造青少年探求科学的意志品质 。早在“五四”时期,仁人志士就呼唤“德先生”、“赛先生”,就开始致力于科学救国 。
八十年过去了,现今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呢?毋庸讳言,“文革”不仅仅耽误了一代青少年,而且还严重耽误了我国科技发展列车的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面对电脑网络世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我们不仅要加大教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0343831育投资,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更要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使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
2.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
中华民族能否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同样需要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大批高科技人才 。作为“母鸡”的教育如果不能迅速高效地“生产”出高科技人才,那么“振兴中华”必将是一句空话 。
从青少年时期加强科普教育,为长大后攀登科技高峰夯实基础,其意义十分深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关系着祖国的“生死存亡”,不能不引起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的思索和重视 。
3.有利于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使命 。回顾三次技术 。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 。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 。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 。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种 。
慢性中毒 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对人体主要产生慢性毒害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城市大气的化学性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急性中毒 在工厂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并且无风、多雾时,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不易散开,就会使人急性中毒 。例如,1961年,日本四日市的三家石油化工企业,因为不断地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化学性污染物,再加上无风的天气,致使当地居民哮喘病大发生 。后来,当地的这种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哮喘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降低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