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语文相关常识( 五 )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
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 。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
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 。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 。
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
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 。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
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 。
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 。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