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保教计划 大班上学期保教小知识( 三 )


4、玩的方面
在玩的方面,很多时候是在同主班教师配课,在主班老师做主导的时候,我就在细节方面替孩子着想,去做他们当中的普通一员,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中,比如在玩“贴人”游戏的时候,我能帮助身边的孩子及时地跑出去,也能及时地贴在他们身后,这样孩子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都能够提高 。还有一方面就是上晚班的时候,在六点主班老师走了之后这段时间,我一个人就集中注意力,组织剩下的孩子做一些安全性比较高的游戏,让他们在等待家长接的时候不致于烦躁和焦急 。
以上几点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想法和体会,会有很多不足,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来,我会及时改正 。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把“爱心、关心、耐心、用心、责任心”落到实处,做一名优秀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
(来源: 海军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保育员 傅越颖)
文章转自:「天天学习」
幼儿园育儿知识有很多,主要有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还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 。
不知道你要知道哪方面的知识?想要了解全方面的只是一时间是不可能的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我们教研组内的老师都较年轻,经验不是很足 。
而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不学习就会落伍 。为了使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提高,我们教研组加强了学习和实践 。
首先是制定了严密的制度,保证每次的业务学习,人人参与,认真做好笔记 。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教研组计划、班级计划、课题计划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能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地方 。
在业务学习时,大家能相互探讨如何使课题内容上的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及材料提供的多样性等 。使教研活动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
首先,在新课程的实施上,教师们不再感到束手无策,不再为主题活动而生搬硬套、东拉西扯,切实紧紧围绕主题,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课程的展开和主题的渗透显得自然而然 。其次,为了更好的落实园本课程,组内教师珍惜每一次观摩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认真反思、在相互切磋中获得提高,教师们的评析组织能力也由此而增强 。
另外,在主题实施、活动内容的设计制定上实行组长把关制度,提醒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 ,鼓励创新意识,督促她们反复推敲、琢磨,使活动计划更趋完善,更切实际 。组内教师互帮互助意识极强,工作不分你我,有事一起做、劲往一处使,在全组教师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教研组的工作就是我的工作,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与集体融入了一体 。
教研组的实践活动也形式多样,我们每月制定详细的课题内容和下月的重点课及组内的交流课 。然后老师间相互听课、评课,讨论各自的优缺点使大家在课题教学中有一定的提高 。
十二月份我们级组以影子为主题开展了教学活动观摩,意在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关于整合问题的思考 。吴菁老师的《剪影》、华筱懿老师的《镜子和影子》、戚怡老师的《影子变变变》、张静老师《总是和我在一起》 。
我们将不同领域的内容置于一个相同的主题背景下实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态度、能力的有效整合 。通过教研我们认识到整合和综合的区别,开始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 。
在每一个活动设计中,都能看到教师打破分科教学的传统观念,把各领域的内容自然、合理的融合在一个活动中 。而且,有意识的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在教室的每个角落,甚至渗透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 。
但是在实施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整合与综合的区分不足,时常会发现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过程犹如一个大拼盘 。整合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简单的拼盘和叠加 。
这就需要教师学习选择课程、优化课程、平衡课程,在实践中继续反思累积更高层次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教师间的互动,使得个人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 。
二、开展课题研究,促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孩子的现状,促孩子的发展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
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和幼儿入学“难”的现状,提出了《幼儿入学前家长的心态和准备情况调查》研究 。期初,组织教师学习、了解研究内容,做好对家长的前测工作,明确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针对课题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的子课题,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四个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大班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