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避险逃生自救常识 防汛防洪避险常识( 二 )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灾的各项修守工作 。
如对堤防、闸、坝、铁路、桥梁等进行的防守和险情抢修 。防汛要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把各项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检查,报汛,组织抢险队伍,物料准备和技术准备 防洪 研究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并采取各种对策,以尽量减轻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项水利工作 。
防洪工作的内容主要有:防洪规划与建设,防洪设施的管理与运用,汛期防守与抢险,洪水预报与调度,灾后工作等 。还包括防凌工作 。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么是洪水?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
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什么是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就是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
什么是防洪调度? 防洪调度就是通过蓄、泄、滞、分等措施,人为改变天然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 。什么是除涝标准? 除涝标准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内排除 。
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 。“厄尔尼诺”是什么? 位于南纬4~14°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 。
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说,在那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海流外,还有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这种上升流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 。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这样,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温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各年发生的状况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离远些,有的年分则近些 。
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异常 。
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或是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 。科学家们把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气候变异与厄尔尼诺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或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状况中找到 。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最初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有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的增温现象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如何施行管涌的抢护 管涌的抢护原则长江中下游地区抢护管涌险情的实践经验证明,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 。
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不再被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溃口的极为明显和常见的原因,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或麻痹蔬忽,贻误时机的 。
如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及,或围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 。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