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 。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 。
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8、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 。
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 。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
19、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 。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 。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 。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
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2643266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鸟怎样睡觉的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 。
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是劳逸结合的典范 。
鹧鸪休息时喜欢成群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律头朝外尾向内 。这样,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袭来,它们都能及时发现并逃走 。
【关于科学的小常识简短 关于科学的小常识】
画眉、百灵等叫声悦耳的小鸟,睡觉时通常弯下两腿,爪子则弯曲起来牢牢地抓住枝条,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从树上摔下来 。而猫头鹰这种“值夜班”的猛禽,你总能在白天看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在浓密的树枝上,其实这时它正在睡觉呢 。
猫头鹰的睡觉姿势是不是很另类啊,它这样可是为了时刻监视周围环境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哦 。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 。
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 。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 。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 。
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 。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 。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
牛顿被苹果砸死了,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生在西伯利亚 。
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 。
推荐阅读
- 拜登比特朗普好吗? 拜登比特朗普好吗
- 科目一网上学时审核需要多久
- 描写表情和动作的句子 关于表情和动作的句子
- 与人有关的科学小知识
- 求一部外国科幻电影有随机的传送门和一男一女总在躲避追杀,传送门是一种普通的门,但是是随机出来的?
- 有哪些科普类小知识的节目 有什么科普类的小知识
- 关于男闺蜜的经典语录 男闺蜜的说说经典语录
- 科普日常科学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科学
- 交纳的残保金该入什么科目
- 科技小常识 小学生 关于科技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