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小知识 8篇家庭教育小知识( 八 )


当妈妈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忠诚、正直等良好品质时,孩子就建立了一套价值体系,这是他的无价之宝 。其实,最好的道德标准是妈妈自己的行为 。
如果妈妈自己待人不真诚,无视别人的权利,爱记仇等,她的孩子也不会有良好表现…… 2、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 。
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 。
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肠腆、安静 。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 。
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 。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
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 。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
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的语气说出来…… 3、孩子一样有自尊心 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 。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 。
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 。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尊心 。
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 。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 。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 。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 4、从小教起,从小改了 0—3岁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和最基础的时期,此时可塑性大,培养良好的品德及性格最易取得成效 。
同样,若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也最容易 。但是,如果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难度就大得多 。
当前,有些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幼儿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 。人的性格形成与教育、生活环境、家庭气氛和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一般孩子的性格在学龄前已初步形成,但不稳定,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成熟,并有很大“可塑”性 。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应该从小抓起…… 5、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 。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 。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 。
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 。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往往是父母惯用负强化所致 。
有些人会认为没有比较就不会有进步,事实上确有些极端的父母是蓄意把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以为可以激励孩子 。其实这是错误的 。
无疑人生是有比较才有竞争,但若一个人的竞争对象是自己四周的人,在班级内要打败其它同学,在同事当中要踩低所有人,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会很痛苦,去到那儿都会是四面楚歌…… 6、决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 。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往往很不高兴 。
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孩子隐瞒 。有的父母还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脱、辩解,甚至指责别人 。
其实,这不是爱护孩子的正确做法 。一则由于父母护短,孩子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
二则别人不再反映情况,不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 。但是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总会表现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