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及答案高中 文学常识及答案( 二 )


在韩愈的那些长篇论文如《原道》、《原毁》等篇中 , 这种手法的运用更为典型 。三、以《师说》为例 , 从内容上赏析论说文章的角度要注意找出论说文中对事物和事件做判断的语句 , 互相联系起来 , 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 。
《师说》旨在透过一系列的论据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方面的道理 。当时世俗人不知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只以为年纪不是大于自己的话 , 他的贤能一定不及自己 , 韩愈看到此点 , 借李蟠拜自己为师、跟从自己学习 , 发表议论 , 韩愈的构想是以十七岁那么年轻的学子从自己学习 , 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很多 , 但也不敢以年长自居贤位 , 而说出「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 ,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等说话 , 足见师的重要及师其道而非师其年长的道理 。
而且「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颖 , 将师之角色具体定义 , 使当时老师作为「授其书而习其句读」的普通层次提升到授儒家之业、解儒家之惑之新高点 , 立意高远 。好的论说文一定有强大的说服力 , 要学会发掘作者的论述思路 。
在文章中 , 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 认为师的角色是传承儒家道统、讲授儒家经典、解决学生面对的学问及人生困感 , 师的作用的确如此重要 , 令人难于辩驳 。韩愈进而提出「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之道理 , 人学习的是道理 , 最先能领略道理的人就可以为师 , 这与年纪、贵贱都无关系 , 能力优胜者自可在某一范畴为师 , 这更是难于质疑的提法 。
接着 , 韩愈举出古之圣人亦有师、今之愚人竟谓可以无师 , 今之士大夫择师教 。
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作家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睢》、《氓》、《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 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2·孔子 , 名丘 , 字仲尼 , 又称尼父、圣父 , 鲁国人 , 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 , 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 , 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 , 语录体 , 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3·左丘明 , 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 ,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 , 又名《左氏春秋》.“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 , 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 , 名轲 , 宇子舆 , 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 , 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 , 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 , 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 , “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 , 善用比喻 , 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 , 名御寇(圉寇) , 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 , 又名《冲虚真经》 , 是诸子哲理散文.《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 , 名周 , 世称南华真人 , 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 , 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哲理散文 ,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 , 名况 , 尊称为卿.避汉宣帝刘询讳 , 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 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 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李斯的代表作是论辩文《谏逐客书》. 8·韩非 , 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 , 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哲理散文 , 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 , 秦相 , 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 又名《吕览》 , 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 , 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 , 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 , 开创楚辞新诗体 , 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 , 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 故称“楚辞” , 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 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战国策》 , 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国别体史书 , 历史散文 , 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 , 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 12·贾谊 , 又称贾生 , 贾长沙 , 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十卷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 , 《吊屈原赋》等赋 , 《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 , 下启汉赋 , 影响很大. 13·刘安 , 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 , 别称太史公 , 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 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 , 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 , 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 , 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 , 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2 文学常识大全 15·班固 , 字孟坚 , “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 , 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 , 著名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 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中外文学常识(二)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 , 小名阿瞒 , 字孟德 , 追尊为武帝 , “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