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入职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四 )


一、对理论学习的认识
1、对高等教育学的学习
在今年的培训中 , 高等教育学老师在讲课方面有了变化 , 没有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讲 , 而是有四个老师的专题讲座以及一个讨论课组成 。这种授课方式既给了我们很系统的知识 , 又调动了我们自学的积极性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 ,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 。“师者 , 传道、授业、解惑也” , 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 , 传道授业的老师 , 解惑的学者 。其次 , 教师是榜样 。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 , 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 , 学生都有向师性 , 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 。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 ,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 ,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 , 教师是管理者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 , 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 , 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 , 教师是父母 。作为一名教师 , 要富有爱心 ,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 , 要时时为学生着想 , 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同时 ,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 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怀 。第五 , 教师是朋友 。所谓良师益友 , 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 , 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 , 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 。最后 ,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 。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 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 , 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 ,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
2、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 发展智力和能力 , 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 , 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 , 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 , 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 , 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 , 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 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 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自觉进行教学改革 。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 ,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 , 田丽丽副教授三天的课程让我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心理 , 以及如何帮助新入校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 尽快从一个中学生到一个大学生的转变 。
3、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道德主要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师者 , 人之模仿也” , 古往今来 , 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 , 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 。一个社会 , 一个民族 ,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 , 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文明过程必将中断 , 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 。因此 , 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 , 不仅因为它的光荣 , 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 , 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 , 最高的人生价值观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 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 , 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 。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 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 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 , 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 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在罗尉副教授的课堂上我听到了很多不愿听到的新闻 , “范跑跑”、“杨不管”、70岁博士生导师遭潜规则 , 某某高校校长抄袭 , 某院士抄袭 , 等等 , 这些新闻让我们不得不对当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堪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