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最新( 五 )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 。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 。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 。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 。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
2.主动建构 。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 。
⑴捕捉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行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结构 。这一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结构 。这种结构能清晰地反映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晰,不易遗忘 。
⑵相互比较,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行比较,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
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 。
(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
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 。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
要现实性 。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能辨认这些图形 。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许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 。要有开放性 。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 。教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 。图中还有花、树、鸟等 。要有综合性 。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 。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