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教案( 二 )


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
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阅读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惑 。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宄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强化认识,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
展示探究步骤,提出在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 。
小结和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 。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 。
课后探究
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 。
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
课后活动
到有关部门获取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教案3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性别和性别决定》,在这里我主要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
一、说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
四、说教学过程 。
1、关于导课:
以问题导入:“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许多动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
2、新课:
本节教学从认挂图、为染色体配对、寻找男女染色体异同开始,引出“性染色体”概念,进而通过生男生女的小组游戏活动,理解人类性别的决定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 。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对男女平衡问题产生兴趣,探究自然状态下,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概率为1:1 。
3、学生活动: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了活动环节,老师宣布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制作卡片,随机抽取,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戏,各组统计男女性别比例,向全班汇报、汇总 。老师巡回指导,依据学习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A这个活动的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奥秘有关系吗?B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通过学生活动揭示人类性别遗传的自然规律 。当然从一个班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不够,不能科学地反映性别比 。老师可引用全年级或几界届学生的统计总数,更有说服力 。甚至推广到全国人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