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达近十年最高水平 特仑苏一盒多少钱( 四 )




对于中国而言,粮食价格则有较大回旋余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判断价格走势要看供求关系 。中国粮食供给是充足的,虽然俄乌形势会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但伴随着国内春播完成,农业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加上政府调控手段,未来几个月粮食价格将有较大回旋余地 。


浙商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徐心澄对《财经》采访人员分析称,中国玉米的自给率一直超过90%,小麦的自给率近98%,不用担心供应问题 。但是长期来看,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玉米的供需还会偏紧,预计价格以偏涨运行为主 。原因是玉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会使用小麦替代,但当前小麦价格也呈上涨趋势,使得玉米的谷物替代减少 。


“预计2022年玉米高点会突破2021年前高,达到2900元到3000元以上每吨的点位 。”徐心澄说 。


乳产品的形势则较为缓和 。一位大型乳企人士则向《财经》采访人员表示,他认为此轮乳品涨价或已到头,原因是中国奶业已经进入过剩阶段,部分地区原奶收购价格已呈下降趋势,又因进口乳制品均价基本比国产奶低10%到20%,进一步压缩了国产奶提价空间 。


高盛不久前发布的报告亦表示,中国原奶价格已经升至历史高位,未来两年涨价空间有限 。


企业想要扛住成本压力、延缓涨价,就需要在内部管理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效率,控制成本 。以餐饮为例,李臻总结了几个办法 。


其一,降低原料损耗,提升原料出成率 。“以前每一公斤牛肉,大概有200克损耗,比较粗放 。现在公司监督和激励门店,降低食材的报废率和损耗 。在供应链上,优化半成品包装的规格也是一个办法 。例如云吞面以前是大包装,一公斤一包,门店忙的时候,厨师一把抓多了,用不完的面条就放在常温下,总有一些会报废;现在做成80克一袋的小包装,一碗面要下多少就取多少 。”


其二,源头集采 。2021年以来,避风塘鼓励采购员直接到原料产地,掌握原料的生长周期和特性,带回一手信息,以支撑公司的决策 。“什么时候是最恰当的收购时机,公司需要了解,对市场价格也要有一个预判 。找到源头供应商,缩短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可以节省部分成本 。我们也会和供应商规模集采、锁价 。”


这一做法推行起来并不容易 。“传统餐饮行业的采购员并不需要到一线去,大多数在办公室打打电话,通过中间商采购,现在要推动他们走出办公室,颠覆了过去的工作方式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餐饮企业的采购规模小,远没有达到源头供应商的合作规模,还是得依赖中间商 。”李臻说 。因此,现在中小型餐饮企业非常难,规模效应不仅在消费端是企业的护城河,在上游供应端也同样如此 。


锁价是许多大中型餐企采用的方式 。味捷集团就受益于提前锁价,在涨价潮中多扛了半年 。“目前我们还扛着,能扛到现在,是因为我们的供应链能力比较强,比如牛肉,近两个月同比上涨已经达到50%-60%,但是采购规模大,提前和供应商做了锁价,签了合同,交了保证金,供应商半年内不涨价 。”陈建荣说,“然而,最近牛肉扛不住了,很多供应商来谈价了,锁价期也快到了 。”


市场瞬息万变,国际粮油价格是否持续上涨还有待跟踪观察,但对于餐饮企业、食品企业来说,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信息情报和风险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同时,通过产品创新、智能制造等手段进一步降本增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