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二 )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
过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篇四】
我的外婆家在连云港,这里的春节有很多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来带你去我外婆家的春节看一看吧!
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在外婆家过年,大概也了解并参与过一些过年时要做的风俗活动 。比如:采购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饼……这些过年必备的零食 。
过年前外婆一定会包很多包子和蒸很多馒头,外婆说过年那几天,肯定会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所以馒头,包子这些主食要多准备一些,防止人来多了不够吃 。而蒸馒头,包子,也有来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除了包子和馒头,外婆家每年还会做一道菜——炸丸子,外婆把丸子叫做“驼着”,这可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
接下来就是“祭灶”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相当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饼、糕点、糖果之类的甜食,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说 。
紧接着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比如一早把大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挂红灯笼 。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内种上“摇钱树”,所谓“摇钱树”,便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青竹子上系红绿两种颜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叶子越多,叶子越大,意味着来年财源越旺盛 。还有还有,好多地方都是在下午三四点钟吃年夜饭,而外婆家这边通常选择中午来吃团圆饭,哈哈,有意思吧 。
年三十晚上守岁,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开始放鞭炮 。在外婆家舅舅还会放一种叫“高升”的东西,声音很响,威力也比鞭炮大很多 。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饺子,然后拜年,说吉利话,当然最开心的是我们小孩啦,占足了便宜,收到了很多红包 。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 。
这就是我在外婆家过春节的了解的一些风俗习惯,快来分享你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吧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篇五】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 。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 。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 。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 。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 。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 。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