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文化常识的软件 记的文化常识( 三 )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 , 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 , 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 , 释也 , 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 。这类文章 , 内含深刻、精警 , 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 。
语言雕琢、精炼 。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
:又称“四六文” , 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 , 讲求词藻华丽 , 注重句式整齐 , 音韵和谐 , 但内容较空 , 远离社会生活 , 其价值就不大了 。骈文起源于汉魏 , 形成于南北朝 , 盛行于隋唐 , 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 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 , 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 , 如《诗经》 , 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 , "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 , 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
无论合乐与否 , 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
1、古体诗 , 又称"古诗""古风" , 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 , 不求对仗、平仄 , 用韵自由 。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 , 称新乐府 , 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 ,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 , 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 , 分五律和七律 。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 , 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4、绝句 ,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 , 分五绝和七绝 , 四句一首 , 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 诗歌的一种体式 , 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 , 以屈原《离骚》为代表 , 又称"骚体" 。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 , 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 , 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 , 大量用"兮"字 。6、新诗 , 又称"现代诗" , 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 , 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 , 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 , 大体整齐 。
7、歌行体 ,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 , 铺张本事而歌称行 , 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 , 其间无严格区别 。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 , 而大多篇无定句 , 句无定字 , 以杂言为主 , 语多口语化 , 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 , 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 , 多用排比铺陈 , 叙事曲折淋漓 , 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 , 塑造形象 。:又叫诗的别体 , 长短句 , 写词又叫倚声填词 。
词产生于唐 , 成熟繁盛于宋 , 是诗的演进与发展 。词与诗比较 , 更集中于抒情 , 极少叙事的内容 , 也很少揭示哲理 。
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 。词有词牌 , 例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 , 词牌一定了 , 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 。
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三固定” , 它是丝毫不可随意的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 , 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 , 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