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治疗方法不同 。
请求属于办公室的 , 受理机关必须及时办理 , 限期批示并给予明确答复;对于不宜直接批示的请示 , 可以责成下级机关修改后再上报;上级机关也可以通过备忘录的方式回复未批准的请求 。举报属于阅文 , 受理机关一般不予回复 。因此 , 如果请求被错误地写入报告 , 则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处理方法而被延迟 。
三.将说明与报告混合的原因
1.文体原因 。日常工作中 , 上级需要解决问题时 , 习惯上说“打报告” , 但很少有人说“写请求” 。其实这是一个涉及语言学的问题 。根据文体特征 , 词可以分为一般词和特殊词、口语词和书面语词 。
“请示” , 作为一般词 , 是动词 , 而作为公文中的体裁 , 是名词 。前者是日常用语 , 后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 在不同的文体中有自己的含义 。
“报告”在常用词和专用词上是一致的 。它既可以用作动词 , 也可以用作名词 。正因为如此 , 口语中通常可以说“报告” , 而不能说“请示” 。转换成专门的词语和书面语 , 可以是“汇报”(如汇报工作) , 也可以是“请示”(如请示) 。这种文体功能的不平衡是请求和报告混用的深层次原因 。
因此 , 在实际工作中 , 一定要准确理解领导讲“作报告”的真实意图 。
2.历史原因 。在1951年9月29日发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 , 没有请求语 , 只有报告语 , 暂行办法规定 , 向上级作陈述或请求 , 应当使用报告语 。报告是报告 , 请示也是报告 。“给一份报告”这个短语在那时变得流行起来 。
1957年10月 , 书记处《关于公文名称和体例的若干意见(草案)》将请示与报告分开 , 指出“报告和请示必须分开使用 , 请示不能写在报告中 , 但请示可以反映情况 , 陈述意见 , 说明理由 , 便于上级机关处理” 。遗憾的是 , 该意见稿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
1981年2月27日*** *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虽然请求和报告是分开的 , 并确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 但它们都被归为一类 。
直到1993年11月21日*** *办公厅下发《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后 , 报告和请示才分两种文字 。受以前把请求和报告混为一谈的习惯影响 , 在实际操作中 , 我们往往沿袭旧弊 。当我们使用请求时 , 我们习惯于键入报告 , 当我们准备报告时 , 我们会随身携带请求 , 甚至有兼顾两者的“报告请求” 。
3.现实原因 。有评论认为 , 请求书中可以只写请求的理由和依据 , 可以不写明请求事项 。报告只能陈述情况 , 汇报工作 , 不能提出措施和意见 。由于这种认识 , 有些人在向上级汇报、提出工作计划时 , 不知道用请示还是报告 , 就干脆用请示报告 。这是需求报告混杂的现实原因之一 。
在实际操作中 , 有的工作报告会在重点介绍工作情况后 , 指出存在的问题 , 提出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 有的情况报告会在最后一部分提出措施和意见 。但报告中涉及需要上级部门解决或批准的问题 , 应单独请示报告 , 并在报告中以“对上述事项单独请示”的方式反映 。请示中所述情况是作为请求的理由提出的 。有时 , 为了说明请求的原因 , 语句可能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此时 , 最好将该声明作为请示的附件 。
此外 , 有些机关对公文把关不严 , 对传达的内容不做初审 , 对夹带请求的报告只给予答复而不回复 , 使下级机关误以为行文没有问题 。这也是请示和报告混用的现实原因之一 。事实上 , 对于一些报告 , 如紧急报告、检查报告等 。 , 如果上级有指示 , 可以通过督办文件等方式处理 。 , 而不应以回复的方式回复 。
我是我的专栏《100种经典公文写作技巧解析教程》的作者【第一帖】 , 重点解析公文写作的套路和技巧 , 坚持“理论+实战” , 化繁为简 , 化虚为实 , 保证你一看就懂 , 一下就学会 。如果你担心“怕写 , 不知道怎么写 , 写不好” , 请点击上面的链接购买 。购买成功后 , 请阅读专栏第二篇文章 。没有具体的入群方式 。你可以加入我们的写作大家庭 , 和众多“笔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阅读
- WORD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 【养生常识】白萝卜香菇能一起吃吗?白萝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蜂蜜的作用与功效 吃蜂蜜有什么好处
- 面相与命运不易漏财的面相
- 系统备份与系统还原是什么意思?2020教程资讯
- 立白集团活动 参与抽红包 稳定
- 京豆入会160豆 我1.6r 可以参与
- ?从这支品牌大片里,我看到了不与人看见的更强大
- QQ暖心情话图片
- SEO和SEM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