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做三伏天灸?( 二 )


3、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对药物过敏、有皮损的孩子 。
4、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可以提前带孩子咨询医生, 不要自己上网或者街边随意买来贴 。 孩子是很稚嫩敏感的, 用药一定要谨慎 。
给孩子做天灸, 要注意什么?天灸前一定不要积食或生病:
如果孩子生病或生病刚好、有积食、喉咙或者下眼睑发红, 做三伏灸是风险比较大的;很多孩子看着没什么事, 贴完反而发烧, 最多见的就是正在积食的状态但家中却不知道 。 积郁化热, 再用大补, 肯定马上要高烧的 。
天灸前的准备
每天用10秒判消化法, 看孩子的大便、睡眠、口气、舌苔, 有其一不正常就要尽快助消化 。 这几天不要再让孩子吃太多油腻之物, 这些食物不易消化, 不要吃太多冷饮类, 和过于寒凉的食物, 避免损伤脾胃, 让脾胃得到休息 。 可以连续喝2天三星汤或者素食2-3天来清肠胃, 避免积食 。
公众号回复“10秒”可以看具体操作 。
天灸时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天灸, 对于不同病症, 采用的天灸药方和穴位是不同的 。
家长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 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适, 孩子灸时注意皮肤过敏或起泡, 注意控制时间, 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即可 。 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贴敷, 千万不要自己在网上或者非正规的店铺买药贴敷, 以免伤害到孩子 。
如果是治病的, 要跟熟悉孩子情况的医生先做好沟通, 听取医生的意见, 请医生取穴 。
天灸后的顾护尤为关键
天灸后的顾护是非常关键的 。 这时候孩子大补, 很敏感, 在饮食生活上都要细心做到位:
天灸后一周不要给孩子吃热性的食物 。 天灸本身就是一个大热的疗法, 如果再给孩子食“热”, 只会起到反效果, 天灸之后的两三天饮食要注意 。
注意控制孩子情绪 。 天灸后的一两天, 尽量在家休息, 孩子情绪不稳定会影响效果 。 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 晚上尽量让孩子早点休息 。
2019年三伏天灸时间
三伏贴基本要求是贴初伏、中伏和末伏三贴, 伏前和伏后为加强贴, 共五贴 。 三年为一疗程 。
伏前灸:2019年7月2日
初伏灸:2019年7月12日
中伏灸:2019年7月22日
末伏灸:2019年8月1日
伏后灸:2019年8月11日
孩子多为虚寒体质, 长夏正是孩子温阳补气的好时机, 但是家长们不要只盯着三伏这几天 。 对于孩子来说, 温补胜于大补、峻补 。 整个长夏时节都是给孩子温补阳气的好时机 。
总的来说, 3岁以上, 明显是虚寒体质, 没有急性炎症或严重积食的孩子,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贴敷 。 如果三伏天不做天灸, 可以给孩子泡脚或者喝点红糖姜茶, 都是温补阳气安全有效的方法 。
食疗方: 红糖姜茶饮

三伏天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做三伏天灸?

文章插图
材料: 生姜5克, 红糖5克 。
用法: 开水泡10分钟, 放温, 分次服用 。 一周1次 。
功效: 驱寒温阳、开胃健脾, 温补气血 。
注意: 生病的孩子不喝;有喉咙痛、浑身酸痛、感冒发烧的孩子不喝;消化状态不好的时候不喝 。 3岁内孩子不喝 。
沐足方: 纯艾温阳方
三伏天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做三伏天灸?

文章插图
材料: 艾叶50克、38℃的温水 。
用法: 温水没过脚踝为准 。 浸泡10分钟, 不要超过15分钟 。 一周1—2次 。
功效:
1、一周1次, 不要超过2次 。
2、水温不宜过热, 孩子的脚不敢放进去, 就不要强迫, 以免烫伤 。
3、感冒发烧的时候, 如果判断不好是热证还是寒证, 就改为温水泡脚出汗退烧 。 不用艾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