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社区的属性与规范 什么是小红书社区( 二 )


在小红书,你很容易看见一位美妆博主同时记录自己的游戏心得,也很容易看到一位滑板博主每天分享穿搭,尽管用户结构的金字塔型在社区当中形成,但在小红书,你可以更多地看到这种“斜杠生活”的展开,这本身也符合新一代“用消费定义自身身份”的一种趋势 。
所以,城市的扩张一直可以持续进行当中,在小红书对平台自身“城市管理者”的定义、以及注重公平的分发机制下,人群的局限性可以预见地被打破,用户创造内容的意愿也得以保持 。
这意味着,小红书如果想“引入”某一类内容,那么这类引入往往是具备雪球效应的,一座有吸引力的城市先通过有特色的产业(内容)打出标签,随后开始吸引另一部分人群进驻(人才吸引),最终逐渐发展为大型城市,它不是短板的补全,而是人群分散化程度的增加 。
男性用户的增长可以管中窥豹 。 2020年,小红书用户全年笔记发布数同比增长超150%,其中,往往具备着男性标签的体育赛事类内容同比增长率超过1100%,科技数码同比增长率则超过500%,今年夏天,小红书男性用户比例已经来到了30%左右 。
另一个案例则是美食,2020全年,小红书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超过230%,今年5月26日,易观发布《中国美食内容消费用户洞察2021》报告还显示 。 后疫情时代,用户更常使用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在内的综合内容平台消费美食内容,而不再是传统美食垂直社区 。 在各平台中,小红书成为年轻人使用率最高的美食菜谱内容平台 。

小红书社区的属性与规范 什么是小红书社区

文章插图
反过来说,不同人群对小红书的定义、用途可以有非常大的不同,这一点是小红书乐于见到的,是定义为“城市”的一种价值所在 。
商业的节奏小红书已经走过了“人带来内容还是内容带来人”的阶段,,开始建立了有规模的“人和人”的关系 。
数月前,黑蚁资本合伙人何愚曾给予了小红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定位:这是一个第一个用户可以讨论产品的社区 。 在消费方式的重塑之下,许多平台也有尝试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不乏比小红书在绝对体量上更大的平台,甚至会重点研究小红书的模式,试图打破小红书的“护城河” 。
不论是消费种草还到标记生活,不可回避的一点是,相比其他社区平台,小红书是天然离商业化更近的平台 。 但不同于一些刻板印象,小红书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反而进行地相当谨慎 。
一方面,社区的连接性和人群的积累需要达到一个定量,另一方面,小红书明白,自己赖以生存的“真话逻辑”,不可被抛弃 。 “相信一个普通人在独立决策的情况下会倾向于说真话”,是小红书社区得以运行的基础逻辑之一 。
相比培养头部KOL,小红书更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人成为中小KOC;相比迅速激活新品、宣传新品牌,小红书更希望这里始终是一个能够孵化出新品牌的社区;相比工具化种草,小红书更希望自己的种草属性,能够成为一种结果 。
好比每个城市都会有商店(消费场景),但没有城市会以消费场景本身为特色,城市本身的活力依然来自于“人” 。
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人眼中,小红书在不知不觉迎来了许多明星的同时,会认为这些明星在小红书上“更有人味” 。 这也可以解释,小红书在成为“爆款产品和未来品牌的孵化器”之后,会源源不断通过日常或类似“WILL未来品牌大赏”的形式,展现自己对内容连接消费的理解 。
我们能从很多处得知,完美日记、元气森林、花西子、colorkey、泡泡玛特等近年来崛起的新消费品牌,小红书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现象背后,不仅仅是小红书对新消费品牌的单方面推动,而是品牌经营方式本身与消费路径共同变化下、社区与品牌的共同成长 。
小红书选择保持节奏,也需要保持节奏 。 这种成长不仅仅是映射,也有社区自身的助推作用,并常常与一些细微的消费变化联动 。
例如,在2020年4月疫情缓解后,露营就已经开始在小红书走红 。 进入2021年,露营热蔓延至全网,小红书社区露营相关笔记日发布量和日搜索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 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小红书上露营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28% 。
【小红书社区的属性与规范 什么是小红书社区】最“Top”也最“Pop”的生活方式平台、诞生主潮流倾向的决策入口,是小红书在社区面貌上的一种结果 。 一定意义上,基于兴趣和消费需求的互动,与图文、短视频的内容方式,成为了通向结果的路径 。

推荐阅读